阳江重阳九日之会九人暮雨催秋作九秋篇

细雨催秋秋欲破,黄花入梦难轻过。

在水苍蒹日系思,满庭霜叶时相播。

群飞刺天尔何物,劲翮横霄馀一个。

东南有美尽翩翩,新亭洒涕同惊坐。

坐中顗导是阿谁,戮力神州安敢惰。

九日鼍江共一杯,万里燕云留一唾。

朝搴兰露休言渴,夕餐菊英休言饿。

此日高怀未陟高,千秋大事应图大。

殊方旧国两关情,涧白峰寒双拂座。

眼外茱萸凭细看,樽前芩隰时堪和。

此意寥寥独问秋,秋光岂令秋云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在阳江的一次聚会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首句“细雨催秋秋欲破”以雨催秋,暗示季节更替,引出秋意渐浓的氛围。接着“黄花入梦难轻过”,以黄花入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在水苍蒹日系思,满庭霜叶时相播”两句,通过水边的芦苇、满地的霜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日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群飞刺天尔何物,劲翮横霄馀一个”运用比喻手法,将群鸟比作人生中的种种追求与目标,而“劲翮横霄”的孤鸟则象征着坚持自我、独立不群的精神。

“东南有美尽翩翩,新亭洒涕同惊坐”描绘了一幅东南美景与欢聚的场景,但“新亭洒涕”又透露出一丝悲伤,可能是对离别或失去的感伤。

“坐中顗导是阿谁,戮力神州安敢惰”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敬仰与对国家、民族责任的担当。

“九日鼍江共一杯,万里燕云留一唾”以节日饮酒为背景,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

“朝搴兰露休言渴,夕餐菊英休言饿”借兰花与菊花,寓意高洁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此日高怀未陟高,千秋大事应图大”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历史使命的思考。

“殊方旧国两关情,涧白峰寒双拂座”表达了对故乡与异乡的情感交织,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

“眼外茱萸凭细看,樽前芩隰时堪和”通过观察茱萸与欣赏自然,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细节的感悟。

“此意寥寥独问秋,秋光岂令秋云驮”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深邃情感与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探索,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霜降晚眺

九秋悲气谁相逼,秋树秋风岂尽极。

红叶阶前作意吹,白云天外何心织。

寒山犹贳爽情来,落木欣依炎野侧。

山有木兮木有枝,新枝可悦旧谁忆。

清晓愁闻肠断声,黄花畏见空庭色。

惜吾不见庭中人,频年血泪徒沾臆。

身同落木几萧凄,心与寒山尝拂拭。

秋意还从物象分,秋怀尽使时光得。

荷衰菊盛理当然,露白葭苍人可即。

稍需东月吐西华,此时再讨秋消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十五发鼍江之百宜喜诸山不染腥尘而有作

飞烟处处网寒山,幽客临风乍浣颜。

所恃林峦多郁确,始教泉石并深閒。

千峰爽气相回薄,一片秋光自往还。

便合从兹招隐士,淹留宁假桂枝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将至百宜晚眺有述

霜林风叶漫匆匆,尚许孤心寄此中。

细摄菁华归远淡,徐消气象与寒空。

幽泉沥涧群声合,归鸟衔烟万翼同。

秋色渐随芳草变,斜阳愁对白头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见莲塘书寄连近城枢督

残荷入望气犹苏,所谓伊人自不孤。

水际甘从秋淡薄,霜怀岂惮日清癯。

披衣草色欣垂岸,满目云光欲拥途。

遗远何时今骤得,江洲杜若未全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