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霜降晚眺》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与情感。
诗的开篇“九秋悲气谁相逼”,以强烈的感受引出对秋天悲凉氛围的思考,仿佛在问世间何物能触动这深秋的哀愁。接着“秋树秋风岂尽极”一句,将秋树与秋风的无尽悲凉形象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凄凉气氛。
“红叶阶前作意吹,白云天外何心织”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红叶与白云,一热烈一淡然,各自展现了秋天的不同面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红叶的热烈与白云的淡然,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寒山犹贳爽情来,落木欣依炎野侧”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寒山与落木和谐共处的画面,寒山的爽朗与落木的依恋,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表达。
“山有木兮木有枝,新枝可悦旧谁忆”借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新事物的出现与旧事物的回忆之间的关系。
“清晓愁闻肠断声,黄花畏见空庭色”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听到令人心痛的声音,看到黄花在空庭中显得格外孤寂,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惜吾不见庭中人,频年血泪徒沾臆”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亲朋好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多年来的思念与痛苦。
“身同落木几萧凄,心与寒山尝拂拭”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落的树木和寒冷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秋意还从物象分,秋怀尽使时光得”点明了诗人对秋天独特情感的理解,认为这种情感是通过观察自然万物而获得的。
“荷衰菊盛理当然,露白葭苍人可即”通过荷与菊的对比,以及露白芦苇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更迭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寓意着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最后,“稍需东月吐西华,此时再讨秋消息”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季节即将来临,诗人期待再次探寻秋天的秘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