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折桂何年下月中,闽山来问我雕虫。
肯销金翠书屏上,谁把刍荛过日东。
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
嗟嗟大国金门士,几个人能振素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岽的作品,名为《渤海宾贡高元固先辈闽中相访》。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旧友、感慨时事变迁的诗篇。
"折桂何年下月中,闽山来问我雕虫。"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月明之夜,思绪纷飞,朋友从远方的闽山而来,询问诗人的近况。这里的“雕虫”可能是指诗人自谦为不才之辈,或许是指某种特定的书籍或知识。
"肯销金翠书屏上,谁把刍荛过日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珍视和留恋。他将珍贵的书籍装饰在屏风上,而那些平凡却又不被人注意的事物,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怀念和对当前时代的不满。“郯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郯子,而“孔圣”自然是指孔子。这里暗示诗人希望有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出现在当世。
"嗟嗟大国金门士,几个人能振素风。"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感慨和对于真正能够保持纯洁品行之士的怀疑。在“大国”中,有多少人能够像古代的贤人那样保持清白的品德呢?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以及对理想人物的渴望。
不详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早年师友教为文,卖却鱼舟网典坟。
国有安危期日谏,家无担石暂从军。
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犹堪伴白云。
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
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汉祖推。
心学庭槐空发火,鬓同门柳即垂丝。
中兴未遇先怀策,除夜相催也课诗。
江上年年接君子,一杯春酒一枰棋。
丹井冷泉虚易到,两山真界实难名。
石和云雾莲华气,月过楼台桂子清。
腾踏回桥巡像设,罗穿曲洞出龙成。
更怜童子呼猿去,飒飒萧萧下树行。
早起雀声送喜频,白鱼芳酒寄来珍。
馨香乍揭春风瓮,拨剌初辞夜雨津。
樽阔最宜澄桂液,网疏殊未损霜鳞。
不曾垂钓兼亲酝,堪愧金台醉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