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仁闻蝉

春林满岩绿,谁信已鸣蝉。

叶上正多露,山中别有天。

心闲宁感物,道合况忘年。

坐听生秋思,何须膝上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林的生动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篇“春林满岩绿”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场景,其中绿意盎然的春林不仅占据了山野,还延伸至岩石之上,展示出大自然的无处不在。

紧接着,“谁信已鸣蝉”一句,则点出了时序的流转和生命的更新。蝉,古代象征夏日的到来,它鸣叫的声音常被用来比喻时间的脚步,但这里诗人却用“谁信”二字表达了一种淡然若既的态度,对于时间流逝持有一种超脱的看法。

“叶上正多露,山中别有天”两句,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叶尖上的露珠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在诗人眼中,它们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的“山中别有天”,既指实质上山林之中的微观世界,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一个宁静所在。

“心闲宁感物,道合况忘年”一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宁静安逸的心境中,诗人能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这种状态下的他,不仅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更是超越了时间的束缚。

最后,“坐听生秋思,何须膝上弦”两句,通过对秋天特有声音的倾听,以及对琴弦的不需要,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之美的独到理解。在这里,自然界本身就是最美妙的乐章,不需要借助任何人造的乐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林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展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景仁琼林席上偶成

念昔琼林赐宴归,綵衣绿绶正相宜。

将雏虽复慰心喜,负米翻成触目悲。

殿角花犹红胜火,樽前发自白如丝。

桂林衰朽何须恨,幸有新枝续旧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景仁答才元寄示花图

高士闲居旧,名花独步今。

移从洛浦远,濯自锦江深。

传得巫山貌,非因延寿金。

不须天女散,已解动禅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开置酒其下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秾。

何事偏宜闲处植,无端复向别时逢。

林间暂系黄金勒,花下聊飞码碯钟。

会待重来醉嘉树,只愁风雨不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王道粹垂拱早朝王范二直阁班列在前戏成小诗

霁日扶霜仗,祥烟覆晓班。

帝居回北斗,天阙竦南山。

紫殿鸿鸾肃,金门虎豹环。

蓬莱两仙伯,迥立白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