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操.反招隐

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

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

我爱阴崖,寒泉夜淙。竹柏含烟悄青葱。

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

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

形式: 琴操

鉴赏

这首诗《招隐操·反招隐》是宋代文学家朱熹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自由,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反叛态度。

首先,诗人以“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自然环境,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接着,“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的老者,他以木为食,以山涧之水为饮,不受四季更替的影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诗人赞美这种隐居生活的乐趣,它广阔无垠,悠然自得。接下来,“我爱阳林,春葩昼红。我爱阴崖,寒泉夜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美景,无论是阳光下的林木,还是夜晚的寒泉,都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竹柏含烟悄青葱。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诗人通过竹柏的青葱和音乐的清雅,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高雅。最后,“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淡泊,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即使生活艰苦,也愿意以明月为伴,度过一生。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指出世俗生活的快乐与隐居生活的快乐不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综上所述,《招隐操·反招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远游篇

举坐且停酒,听我歌远游。

远游何所至,咫尺视九州。

九州何茫茫,环海以为疆。

上有孤凤翔,下有神驹骧。

孰能不惮远,为我游其方。

为子奉尊酒,击铗歌慨慷。

送子临大路,寒日为无光。

悲风来远壑,执手空徊徨。

问子何所之,行矣戒关梁。

世路百险艰,出门始忧伤。

东征忧旸谷,西游畏羊肠。

南辕犯疠毒,北驾风裂裳。

愿子驰坚车,躐险摧其刚。

峨峨既不支,琐琐谁能当。

朝登南极道,暮宿临太行。

睥睨即万里,超忽凌八荒。

无为蹩躠者,终日守空堂。

形式: 古风

拟古八首(其一)

离离原上树,戢戢涧中蒲。

娟娟东家子,郁郁方幽居。

濯濯明月姿,靡靡朝华敷。

昔为春兰芳,今为秋蘼芜。

寸心未销歇,托体思同车。

形式: 古风

拟古八首(其二)

绮阁百馀尺,朝霞冠其端。

飞櫩丽远汉,曲楹何盘桓。

清谣发徽音,一唱再三叹。

借问谁为此,佳人本邯郸。

微响激流风,浮云惨将寒。

为言何所悲,游子在河关。

不恨久离阔,但忧芳岁阑。

愿为清宵梦,燕昵穷馀欢。

形式: 古风

拟古八首(其三)

上山采薇蕨,侧径多幽兰。

采之不盈握,欲寄道里艰。

沈忧念故人,长夜何漫漫。

芳馨坐销歇,徘徊以悲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