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其六)

秋光莹彻。园林□□□□□。如何宋玉□□切。

作赋悲凉,草木□□□。□人自与□□□。

长歌清啸无时节。瓮头且饮□如雪。

不管春花,亦不管秋月。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抡的作品,名为《醉落魄·一斛珠》。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秋天的午后,独自徜徉于园林之中,心境幽深而又不无哀愁。

"秋光莹彻"四个字,便将我们带入一个金风送爽、阳光透明的美好场景。秋季的阳光,不再是夏日里那种炙热与强烈,而是一种柔和且富有穿透力的光线,照耀着园中的每一寸绿意,显得格外温婉。

"如何宋玉"一句,是诗人在提及古代才子宋玉,他的才华与悲凉的命运,似乎也映衬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宋玉的故事,让我们联想到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的宿命,这里的"如何"字,更添几分感慨。

接着的"作赋悲凉,草木凄凄"则是诗人对景物的情感投射。他在写下这番景致时,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摹,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这里的"草木"两字,传达出一种萧瑟而孤寂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

"□人自与□□□"这句诗,在这里被省略了部分内容,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超脱。"长歌清啸无时节"则是他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和不受世俗束缚,仿佛他的歌声,是跨越时间的永恒之音。

最后,"瓮头且饮□如雪。不管春花,亦不管秋月。"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饮酒赏心悦目的情景,更体现出他超然物外、不以物喜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瓮头",暗示着一种无拘无束的饮酒方式,而"如雪"则形容酒的纯净与清冽。至于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待春花秋月——即生命中常见却又易过往物事的态度,他选择了不去过分关注,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生活、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一斛珠(其三)

清秋夜寂。圆蟾素影流空碧。都无一点浮云隔。

河汉光微,星斗淡无色。日精欲炼须阴魄。

更深犹望清宵立。坎离二物都收得。

独步瀛洲,方表大丹力。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其五)

流年迅速。君看败叶初辞木。若非寿有金丹续。

石火光中,难保鬓长绿。区区何用争荣辱。

百年一梦黄粱熟。人生要足何时足。

赢取清闲,即是世间福。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其七)

虚窗透月。寒莎败壁蛩吟切。沈沈永漏灯明灭。

只为愁人,不为道人设。愁人对此成愁绝。

道人终是心如铁。一般景趣情怀别。

笛里西风,吹下满庭叶。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其一)

秋宵露结。清晨□□□□□。□□润□□□冽。

名体才分,功用□□□。□儿本是□□□。

养成方见仙凡隔。神仙不肯分明说。

多少迷人,海上访丹诀。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