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
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侯。
村醪闲饮两三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悠然的田园生活景象,诗人通过清溪绕舍流、茅屋正宜秋等意象,展现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芙蓉灼灼出墙头,则是这种生活中细腻之美的一笔生动描写。
“元亮气高还作令”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诗人对于个性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品质的赞赏。而“少陵形瘦不封侯”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但未获封侯的个人境遇的一种无奈和自嘲。
最后,“村醪闲饮两三瓯”,是对田园生活中简单而纯粹乐趣的一种表达,显示出诗人在平淡生活中的满足与享受。这一系列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诗意空间。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白日青天蘸水开。落花江上玉鞭回。
东君擎出牡丹来。
独占洛阳春气足,遂中天下作花魁。
相知深处举离杯。
天末起凉风。云气匆匆。如今何处有英雄。
独佩一壶溪上去,秋水澄空。
绝壁耸云中,倒挂青松。醉歌汉殿与秦宫。
日现山西留不住,目送飞鸿。
诗家清绝。檐外森然苍玉节。学易无思。
一笑窗前白玉妃。何人共说。山上青松松上雪。
更有谁知。溪在门前月在溪。
问言何处秋光好。当年曾过长洲道。一望没遮拦。
天宽水亦宽。也因轻霭扫。也傍斜晖讨。
指点与君看。画他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