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吕颐浩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紫微观石牛》。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微宫中的石牛形象,以及诗人对其美感的赏析。
"一片苍崖璞,孕秀自天钟。" 这两句开篇便展示了诗人的高超造词能力,通过“苍崖璞”来形容石牛的古朴与神秘,而“孕秀自天钟”则赋予其一种自然生成、蕴含天地之美的意象。
"浑如暖烟堆里,乍放力犹慵。" 这两句中,“浑如暖烟堆里”形容石牛周围环境的氛围,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的画面,而“乍放力犹慵”则表达了诗人观赏时的一种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的情态。
"疑是犀眠海畔,贪玩烂银光彩,精魄入蟾宫。" 这三句通过神话的元素(犀牛睡在海边)和对“银光”的描写,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梦幻色彩,而“精魄入蟾宫”则是诗人对石牛之美的极致赞叹,将其与月宫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的事物无限向往。
"泼墨阴云妒,蟾影淡朦胧。沩山颂,戴生笔,写难穷。" 这几句中,“泼墨阴云妒”和“蟾影淡朦胧”继续保持了诗歌的梦幻与神秘氛围,而“沩山颂,戴生笔,写难穷”则是对古代画家戴嵩(戴生)笔下的艺术境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些儿造化,凭谁细与问元工。那用牧童鞭索,不入千群万队,扣角起雷同。莫怪作诗手,偷入锦囊中。" 最后几句通过提及“造化”和“元工”,是对艺术创造的深层次探讨,而“些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高远主题的谦逊态度。接着,“那用牧童鞭索,不入千群万队,扣角起雷同”这一联中,将石牛比作不随波逐流、自成一体的事物,而“莫怪作诗手,偷入锦囊中”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认为自己的诗歌能够像珍宝一样藏于锦囊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紫微观石牛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上的深邃见解与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