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和到塞下有怀青社之作

十二山河壮东夏,黄扉当日建行台。

封陲自此赭衣尽,黉校于今绛帐开。

负海遂成安堵俗,济川元是代天才。

耆明虽乐归閒趣,睿眷岩廊徯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东方和南方的山河雄壮,建立朝廷在辉煌的黄门
边疆从此不再有穿赭色官服的人,学校红帐开启教育之门
濒临大海之地安定习俗形成,过河渡江的人才辈出
年长的贤者虽然乐于享受闲适,但期待睿智君主再次光临殿堂

注释

山河:指地域辽阔、景色壮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黄扉:皇宫的正门,象征朝廷。
行台:临时或常设的行政机构。
封陲:边境地区。
赭衣:古代官服的一种,代表低级官员。
黉校:古代的学校。
绛帐:古时学宫讲堂前悬挂的红色帷帐,象征教育。
负海:面临大海。
济川:过河,比喻人才的流动。
耆明:年高德劭的贤者。
睿眷:睿智君主的关怀。
岩廊:宫殿的走廊,引申为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边塞壮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怀。诗中“十二山河壮东夏,黄扉当日建行台”两句,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边塞图景,十二山河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地区的河流群落,而黄扉则是古代边关的重要建筑物,象征着军事和政治的权威。

“封陲自此赭衣尽,黉校于今绛帐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保家卫国、戎装战袍的英雄人物的怀念。赭衣指的是古代军人的制服,而黉校则是学习和讨论之地,绛帐可能象征着高贵或权威。

“负海遂成安堵俗,济川元是代天才”两句,诗人赞颂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还被后世视为天才。这里的“负海”和“济川”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而“安堵俗”则意味着平定了边疆,使得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耆明虽乐归閒趣,睿眷岩廊徯再来”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智者和英杰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希望他们的精神能重新回现于世。耆明指的是年长有智的人物,而睿眷则是形容他们的睿智与眷恋。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壮丽景象和历史英雄事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收录诗词(143)

余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希古。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字:安道
  • 籍贯:韶州曲江
  • 生卒年:1000—1064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孙明复见寄

门外车尘绝,樽前俗虑无。

轻身脱羁绊,曳尾得泥涂。

出处天真在,炎凉物性殊。

寄言钦雅意,相望隔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西山

万壑千岩斗物华,支筇閒访道生涯。

一坛星斗修真馆,数里云烟斸药家。

鱼戏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坞翠阴斜。

桃源自有神仙宅,未信明河八月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许申工部招九华许亮山人因有和赠

闻说方平镇往来,碧衣曾见立徘徊。

中真久待茅君会,密信频教鹤使催。

玉斧祖风应共继,琼酥宾宴更谁陪。

西山五色从兹得,脱略浮名薄似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灵树喜长老属疾见寄次韵酬之

鸣韶山下客,多病似吾身。

每想弥天辩,谁为问疾人。

泉清偏照月,松瘦不知春。

未遂寻高论,相遥一水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