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怨

天星动荡东方白,人语喧喧沸邻壁。

男子从军妾亦行,急急官期迟不得。

妾身本是田家妻,何曾道路行东西。

一朝不忍弃乡井,足未出户先悽悽。

小郎牵衣大郎泣,邻舍送行相聚立。

翻思骨肉团栾时,情好那知有今日。

苍天为惨云为愁,公姑大哭不可留。

生儿纳妇望身后,百年骨朽知谁收。

庭前花发年年枝,此身此去无归时。

苦最苦兮悲最悲,从军千里远别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从军怨》由元代诗人徐孜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从军后内心的痛苦与不舍。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巨大创伤。

首句“天星动荡东方白”,以自然景象的变换隐喻战事的紧张与不祥,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分离。接着,“人语喧喧沸邻壁”描绘了邻里间的热闹与忙碌,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男子从军妾亦行”一句,揭示了女子为了陪伴丈夫,不惜一同踏上征途的决心。然而,“急急官期迟不得”则表达了她们无法避免分离的无奈与痛苦。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女子的自述,展现了她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妾身本是田家妻,何曾道路行东西。”她从未想过会离开熟悉的土地与亲人,而“一朝不忍弃乡井,足未出户先悽悽”则直接表达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悲伤。

“小郎牵衣大郎泣,邻舍送行相聚立”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孩子们的哭泣、邻居们的陪伴,都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最后,“翻思骨肉团栾时,情好那知有今日”表达了对往日温馨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恐惧。

“苍天为惨云为愁,公姑大哭不可留”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天色的变化和亲人的哭泣,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痛。最后,“生儿纳妇望身后,百年骨朽知谁收”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料,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庭前花发年年枝,此身此去无归时”则以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生命的短暂相对比,强调了离别的永恒性。最后,“苦最苦兮悲最悲,从军千里远别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战争带给家庭和个人的巨大痛苦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影响,以及人性中的爱与悲痛。

收录诗词(33)

徐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从军

菊花开后早梅前,记别城头各惘然。

夜尽群鸦声戒晓,路难五岭翠摩天。

忘怀军旅从移戍,奋志人生在少年。

只恐白云亲舍远,时将安问与邮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上寄汪镇抚(其一)

祖武孙谋再显扬,六州功烈旧封疆。

天晴日映旌旗暖,地阔风抟鼓角长。

处处尽安新舍宇,村村重理旧池塘。

书生纸帐梅花月,也得山林久保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寄汪镇抚(其二)

别后音书久旷然,乱离重得话蝉联。

暗惊白发三千尺,空负青灯四十年。

马上贵人多印绶,山中寒士独田园。

青山村外黄茅店,还记论心十载前。

形式: 七言律诗

命子归乡

扁舟载月下沧浪,收拾清风满布囊。

醉眼独嫌天地窄,归心犹恨道涂长。

斯文老我狼忧狈,苛政驱人虎逼羊。

子去我留情罔极,倚门终日泪相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