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秋夜的山中吹笛,风清月明,笛声凄切动人。
风吹过,笛声与律吕和谐共鸣,月光照亮了多少边关山岭。
半夜听到胡人的马蹄声,仿佛能逃向北方,听到武陵的曲调,又勾起南征的思绪。
故乡的杨柳已经凋零,如何能在愁苦中让笛声再带来生机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秋夜里听到了清脆的笛声,触发了一系列的情感和回忆。开篇“吹笛秋山风月清”描绘出一幅秋夜清幽的景象,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紧接着,“谁家巧作断肠声”表达了诗人对那笛声的赞美,认为它能够深刻地触动人心。这里的“断肠声”是形容声音悲凉动听,能够令人心碎。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则是进一步描写笛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在这清朗的夜晚中月光下的宁静氛围。诗人通过这种描绘,把听者带入了一个既幽静又能引起深情的境界。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这里转换了主题,诗人的思绪开始飘向远方。胡骑指的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的骑兵,而“中宵堪北走”则可能是对某种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回忆。“武陵一曲想南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战役,尤其是唐朝将领李勋在武陵(今湖南省)取得胜利的怀念。

最后,“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则转向了对个人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故园里摇曳的杨柳,以及笛声的不断回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同时也体现出对生命无常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笛声这一媒介,既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历史、个人经历和故土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相送率题小诗留于屋壁,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

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

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怀旧

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

那因丧乱后,便有死生分。

老罢知明镜,悲来望白云。

自从失词伯,不复更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