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王铁枪》由明末清初诗人梁清标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对王铁枪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评价与赞美。
首先,诗中以“王铁枪,真男儿”开篇,直接点明了王铁枪作为英雄的形象,强调了他的英勇与坚毅。接着,“人留名,豹留皮”,运用比喻手法,进一步强化了王铁枪留名青史的决心和勇气,如同豹子留下威猛的皮毛一样,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河上血战志不移,梁运既去一木支”描绘了王铁枪在关键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依然坚守信念,不为所动。这里“梁运既去一木支”可能暗指某种局势的变化,王铁枪以一己之力支撑大局,展现了其非凡的领导力和决断力。
“问破敌,期三日”则表达了王铁枪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决心,他设定了一个时间表,显示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然而,“谗毁既已行,大功那可必”揭示了内部的背叛与破坏,使得原本有望实现的大功难以达成,凸显了外部环境的复杂与挑战。
“斗鸡小儿事业成,国耻未雪宁偷生!”通过对比,诗人讽刺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的小人,而真正的英雄却未能实现救国大业,宁愿选择为国捐躯也不愿苟且偷生。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王铁枪等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
“朝梁暮晋者谁子,段凝之辈真如蚁。”这里通过“朝梁暮晋”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反复无常、投机取巧的人,将其比作渺小的蚂蚁,与王铁枪等英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巨大差异。
最后,“嗟乎义士一死重太山,砀山朱三群盗耳。良禽栖木贵能择,将军之死亦可惜。”诗人感慨于义士的牺牲,将他们的生命价值比作泰山,表达了对王铁枪等英雄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将那些叛徒比作“砀山朱三群盗”,暗示了他们卑微的地位。最后,诗人以“良禽栖木贵能择”为喻,表达了对英雄选择正确道路的赞赏,并惋惜于英雄的逝去。
整首诗通过对王铁枪及其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批判,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推崇,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