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三)

衰柳残荷,长山远水。扁舟荡漾烟波里。

离杯莫厌百分斟,船头转便三千里。

红日初斜,西风渐起。琵琶休洒青衫泪。

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枯萎的柳树和残败的荷花,远处的山峦和广阔的水面。小舟在烟雾迷蒙的水面上轻轻摇曳。
不要嫌离别时的酒杯斟满太多,因为转眼间我们就已航行了千里之外。
夕阳刚刚西斜,秋风开始吹拂。不要再让琵琶弹出忧伤的泪水,沾湿你的衣衫。
微不足道的仕途奔波又有何意义?还是早早计划回归山林泉石的生活吧。

注释

衰柳:枯萎的柳树,象征着衰败或离别。
残荷:凋零的荷花,可能暗示季节变迁或心情低落。
长山远水:形容景色辽阔,暗示旅途遥远。
扁舟:小船,常用来象征漂泊或离别。
百分斟:大量饮酒,表达离别的不舍。
船头转便三千里:形容船行迅速,暗示离别之快。
青衫泪:古代官服,此处指悲伤的眼泪。
区区游宦:微不足道的官场生涯。
归来计:回归自然或故乡的打算。

鉴赏

这首《踏莎行·其三》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以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秋日湖上行舟的画面。"衰柳残荷,长山远水",寥寥八字,勾勒出一幅秋意浓厚的山水画卷,衰败的柳树和凋零的荷花,远处的山峦与悠悠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

"扁舟荡漾烟波里",扁舟在烟波中轻轻摇曳,诗人乘舟漂泊,流露出淡淡的离愁。"离杯莫厌百分斟,船头转便三千里",借饮酒表达离别之苦,暗示了旅程的遥远和未知,也寓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红日初斜,西风渐起",夕阳西下,秋风渐起,时光流转,景色转换,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琵琶休洒青衫泪",琵琶声中寄托了词人的哀伤,但劝慰自己不必过于伤感。

最后两句"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词人反思自己的仕途奔波,认为不如早日回归自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

萱草栏干,榴花庭院。悄无人语重帘卷。屏山掩梦不多时,斜风雨细江南岸。

昼漏初传,林莺百啭。日长暗记残香篆。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二)

柳暗重门,花深小院。盆池昨夜新荷卷。

银床斜倚小屏风,吴波澄淡春山远。

纨扇风轻,薰炉烟断。日高睡起眉山浅。

尘侵鸾镜懒匀妆,谁人与整钗头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骂女嗔男,呼奴喝爪。新来司户多心躁。

家中幸自好熙熙,眉儿皱著乾烦恼。

饱喜饥嗔,多愁早老。古人言语分明道。

剩须将息少孜煎,人生万事何时了。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如梦令

又是青春将暮。望极桃溪归路。

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凝伫。凝伫。

人面不知何处。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