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立堂堂社稷臣,人言忠献是前身。
三生昼锦堂前梦,莫忘当年作记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代欧阳丞上韩平章(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玉立堂堂社稷臣,人言忠献是前身。"
这两句通过描写一个宏伟壮丽的场景——玉立的厅堂和庄严的社稷(古代祭土神的地方),以及人们谈论的忠诚与奉献之士,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臣的怀念和敬仰。"前身"一词,则可能是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传说中的忠臣一样,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三生昼锦堂前梦,莫忘当年作记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愿望。"三生"意指宿命之说,即希望在多个生命中都能保持某种精神追求,而"昼锦堂前梦"则可能是指诗人有过美好的理想或经历,"莫忘当年作记人"表达了诗人不愿忘记过去的誓言和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以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对于忠诚、奉献及个人操守的重视。
不详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当年欧富与韩范,戮力同心佐汉庭。
今日故家浑似旧,醉翁之后独雕零。
雨后斜阳未见晴,晓看红日报窗明。
笋舆十里宣溪路,刬地浓云脚里行。
梅欲搀春菊送秋,早来渡口晚烟收。
风从滩上催船过,滚起寒沙一并流。
高门扫日鸣珂里,吹竹弹丝煖响中。
寂寞一区如此宅,世间却有两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