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资道岩岩亭二首(其二)

昔年蜀武侯,泣下荡阴里。

何如无事人,一亭欣所止。

悠然太山岑,相对真可喜。

不须樽中物,且酌岩下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从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荡阴之地洒下过泪水。
哪里比得上无忧无虑的人,只需在小亭中就能感到欣喜。
在那悠然的泰山之巅,相互对视真是令人欢喜。
无需杯中的美酒,就让山岩下的清泉来助兴吧。

注释

昔年:过去。
蜀武侯:蜀汉丞相诸葛亮。
泣下:流泪。
荡阴里:荡阴之地(地名)。
何如:哪里比得上。
无事人:无忧无虑的人。
一亭:一个小亭子。
欣所止:感到欣喜。
悠然:悠闲自在。
太山岑:泰山之巅。
相对:相互对视。
真可喜:令人欢喜。
不须:无需。
樽中物:杯中的美酒。
且酌:就让。
岩下水:山岩下的清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和资道岩岩亭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典故开篇,表达了对诸葛亮在动荡时局中仍能表现出深沉情感的感慨。他提出,与其身处乱世忧虑重重,不如像无事之人那样,在宁静的岩岩亭中找到内心的喜悦。诗人欣赏着眼前的泰山景色,认为与友人在此相对,心境愉悦,无需豪饮美酒,清泉就足以助兴。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和资道岩岩亭二首(其一)

我来游此亭,岂羡高阳里。

形神既生生,吉祥斯止止。

我无古人愁,古人无我喜。

颇恨桑苧翁,不来尝此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高二偶作长句

流落归来少故人,婆娑白发强容身。

雷霆能断王敦首,宇宙犹多庾亮尘。

以国与盟非所志,在边不战岂其仁。

兼资文武唯高子,谁识中原有虎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夜风雨声甚恶

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

文武坠来唯不寐,精神耗后更多情。

片云忽作几日雨,众恨添号半夜声。

从此无烦问春色,市无过客漫荒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雨不少住枕上作

几年飘泊敢何求,甘作伧公对楚囚。

风转荣光新辇道,雨无时节旧扬州。

陆公奏议同谁恨,屈子离骚亦独愁。

岁暮长江癃病客,飘飘荆渚觅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