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六首(其四)

悲歌白日变,裂眦秋云高。

仇家谅不释,怨吏幸无遭。

全生脱虎口,获死等鸿毛。

岂效儒冠子,终岁濡柔毫。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少年行六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少年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挣扎求存的境遇,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首句“悲歌白日变”,以悲歌开篇,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白日的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接着,“裂眦秋云高”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愤怒与不屈,秋云高远,寓意着他的理想与追求。

“仇家谅不释,怨吏幸无遭”两句,揭示了少年在社会中的困境,仇家的报复和官府的不公让他感到无助和绝望。这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也触及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全生脱虎口,获死等鸿毛”则表达了少年在艰难生存环境中的抉择与无奈。他选择逃出生天,但这样的生存似乎与死亡无异,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价值的轻重。

最后,“岂效儒冠子,终岁濡柔毫”一句,是对传统儒家教育的反思。少年或许曾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在于行动而非书本知识。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教育与现实脱节现象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少年行六首(其五)

一筵挥万金,徵歌仍调舞。

白面洛阳童,素腕邯郸女。

希意色斯升,含情目相与。

恣欢馀万端,惟忧竭清醑。

形式: 古风

少年行六首(其六)

应募去幽燕,长驱出酒泉。

楼烦既已破,休屠亦复残。

耻隶骠骑部,岂屑轻车官。

归来见天子,长缨牵左贤。

形式: 古风

出自蓟北门行

敌匪茹,寇朔方。信妖师,造不祥。倏豕突,忽鸱张。

逾回中,至泾阳。蹂稼穑,发盖藏。遭者刘,奔不遑。

父失子,女求娘。声断绝,摧肝肠。天为愁,日无光。

不有辜,罹厥殃。帝赫怒,命徂征。方召往,卫霍行。

旟旐扬,组练明。介马驰,速流星。朱熛烈,玄颜蒸。

仗中权,效先登。人皆奋,身命轻。出雁门,过祁连。

煎瀚海,夷天山。绝累重,烬毳毡。殄三姓,磔两贤。

谷蠡殪,当户歼。斩首级,如刈菅。血衅鼓,头系鞍。

膏渍野,骨填川。槛厥魁,凯以旋。捷书闻,不色喜。

庭臣贺,帝曰止。嗟我军,宁无死。诏扶伤,兼罪已。

马归山,士服田。死录子,生与钱。戒军吏,勿开边。

羌无过,汉不先。务休息,思保全。罢远戍,闭玉关。

韬五戎,寿万年。

形式: 古风

侠客篇

千金饰宝剑,四牡耀朱缨。

东驰突西骛,重诺复轻生。

公子执辔请,诸侯拥彗迎。

绐秦归质子,要楚出援兵。

按剑复鲁地,凭轼下齐城。

匿迹托狗屠,济难赖鸡鸣。

报雠争结交,杀人恒借名。

七国倚安危,三辅咸震惊。

诡辞五岳移,侧足九鼎倾。

少年附高义,千载流英声。

安能效竖儒,睹事徒抚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