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西下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江上风浪甚险,由江陵向西,江水曲折北流,夜间南风大作,舟行甚速。自荆门回望荆州,已是夏云重裹,清楚难辨。
人在半世生涯里,千万不可轻视离别,因为尽管我们不愿分离,老天何曾给予成全呢。
家里人写信来嘱咐我要安心在边塞供职,不要惦记。可是我怎能不想到,那挂满蕙兰的家园小径上,再难有共度美好时光的快乐了。
船向东行,前面就是辽阔的洞庭湖了。想到那儿必定是波涛汹涌,湖阔水深,蛟龙恶行,由此倒羡慕杨朱为歧路而悲了。

注释

荆门:州名,楚地,汉为南郡地。
唐贞元置县,属江陵府。
一叶:一叶扁舟。
夏云:夏口之云。
险巇:危险。
绝徼:绝域,极远之边塞。
蛟龙:古代传说藏在深水中的动物,能发洪水,兴风作浪。
杨朱泣路岐:意为对杨朱处在陆地多遇岐路表示羡慕,语外寄托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隠的作品,名为《荆门西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哀愁与怀旧的情绪,以及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深刻体会。

"一夕南风一叶危":诗人通过南风吹动树叶的意象,传达了物是人非、事易时移的感慨。这里的“一夕”表明时间的短暂与易逝,而“一叶危”则形象地描绘了生命脆弱的一面。

"荆云回望夏云时":诗人在荆门(古代的地名,今属湖北省)西行的路上,心中萌生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眷恋。这里的“荆云”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而“夏云时”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崄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离合难免的感慨。这里的“岂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能”,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问。而“天意何曾忌崄巇”则是对命运安排的一种无奈与质疑。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这两句诗描绘了亲情的断裂和时光流逝带来的遗憾。“骨肉书题”暗示着血缘关系的联系,而“安绝徼”则表达了一种永远不再相见的情形。下一句中的“蕙兰蹊径”描绘了荒废的路径,象征着美好时光已不可追,而“失佳期”则是对错过良机的一种哀叹。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最后两句诗以洞庭湖作为背景,通过蛟龙恶劣的形象来比喻世态炎凉。这里的“却羡”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而“杨朱”通常指的是杨朱和老子,他们主张顺应自然,不与世事争斗。“泣路岐”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旅途中的孤独感受的一种抒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药转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览古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坏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丰都李尉

万古商于地,凭君泣路岐。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