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徐晚村点木?三首(其三)

山民垦种不供炊,专把山林抵岁支。

父子风涛关性命,官司分寸取便宜。

泽梁无禁是三代,竹木有征何待时。

便尽放宽能几许,低头不问只攒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山里的农民开垦种植仅够糊口,专门用山林来抵偿赋税。
父子们的生活全靠舟楫,风浪中的危险关乎他们的生存,官府则在其中寻找利益平衡点。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捕鱼打猎没有禁令,但对砍伐竹木有所征税,何时开始实施呢?
即使政策放宽能有多少,他们低头苦干,不愿多问,只是紧锁眉头担忧未来。

注释

山民:生活在山区的农民。
垦种:开垦和种植。
不供炊:仅够维持生计。
抵岁支:抵偿赋税。
风涛:风浪,比喻生活艰难。
性命:生命。
官司:官府。
分寸:适度,平衡。
泽梁:湖泊河流,泛指捕鱼打猎。
无禁:没有禁令。
三代:夏商周三代。
竹木有征:对砍伐竹木征税。
放宽:放宽政策。
能几许:能有多少。
低头:低头苦干。
攒眉:皱眉,表示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区农民的生活困境。山民们辛苦垦种却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依靠山林资源来抵偿赋税。他们冒着风涛险阻,因为这关乎全家人的生存,而官府则在征税上斤斤计较,只顾眼前利益。诗人提到,古代对泽梁并无禁令,象征着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如今竹木税收繁重,似乎没有给百姓喘息之机。诗中表达了对宽松政策的渴望,但现实中的官府态度冷漠,只能让人低头苦忍,眉头紧锁。整体来看,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官府的苛政,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到梅山次韵弟茝(其一)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到梅山次韵弟茝(其二)

相对两衰翁,此心无复童。

幸叨无事坐,贫欠有钱通。

菜粥琴书画,梅花雪月风。

黄尘在门外,劳隐是英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单君范过西皋迂途来访一诗道别

老境途迎作梦看,出门相送是愁端。

分携不去有心在,长揖无言回首难。

雾雨暗山家信远,春风吹笠客心寒。

儒生例是多劳役,幸得琴书路尚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周翁留饮酒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

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

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