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民垦种不供炊,专把山林抵岁支。
父子风涛关性命,官司分寸取便宜。
泽梁无禁是三代,竹木有征何待时。
便尽放宽能几许,低头不问只攒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区农民的生活困境。山民们辛苦垦种却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依靠山林资源来抵偿赋税。他们冒着风涛险阻,因为这关乎全家人的生存,而官府则在征税上斤斤计较,只顾眼前利益。诗人提到,古代对泽梁并无禁令,象征着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如今竹木税收繁重,似乎没有给百姓喘息之机。诗中表达了对宽松政策的渴望,但现实中的官府态度冷漠,只能让人低头苦忍,眉头紧锁。整体来看,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官府的苛政,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相对两衰翁,此心无复童。
幸叨无事坐,贫欠有钱通。
菜粥琴书画,梅花雪月风。
黄尘在门外,劳隐是英雄。
老境途迎作梦看,出门相送是愁端。
分携不去有心在,长揖无言回首难。
雾雨暗山家信远,春风吹笠客心寒。
儒生例是多劳役,幸得琴书路尚宽。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
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
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