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答李秋官廷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一从失脚下烟萝”描绘了诗人因追求功名而陷入困境的境遇,如同跌入烟雾缭绕的山林之中,难以自拔。接着“都为浮名受折磨”进一步点明了功名带来的痛苦与困扰。
“尘土无情淹客思,沧江何处和渔歌”两句,以尘世的无情与江边渔歌的自由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尘土象征着世俗的束缚与压力,而渔歌则代表着自由与超脱。
“敝裘悬桁浑如貉,蒸瓠堆盘亦当鹅”运用比喻手法,将破旧的裘衣挂在梁上比作貉,蒸熟的葫芦放在盘中当作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生活条件的简陋,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赖有床头孤剑在,未应不及化龙梭”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有坚守理想与信念的决心。孤剑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化龙梭则是比喻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途径。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