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其二)

涧下水声寒,壑底松风静。

时有清香度竹来,步月寻疏影。

往事属东风,试问花应省。

曾是花前把酒人,别梦溪堂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山涧下的流水声音带着寒意,山谷底部的松风吹过一片宁静。
不时有淡淡的香气从竹林飘来,我在月光下寻找稀疏的树影漫步。
那些过去的时光属于东风,试着问问花儿是否还记得。
曾经在花前举杯畅饮的人,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到溪堂,感到凄凉。

注释

涧下:指山涧底部。
水声:流水的声音。
寒:带有凉意。
壑底:山谷底部。
松风:松树间的风。
静:安静。
清香:清淡的香气。
度竹来:穿过竹林飘来。
步月:在月光下行走。
寻疏影:寻找稀疏的树影。
往事:过去的记忆。
东风:春风。
花应省:花儿应该还记得。
把酒人:饮酒的人。
别梦:离别的梦境。
溪堂:溪边的厅堂。
冷:凄凉。

鉴赏

这首宋词《卜算子·其二》是陈三聘所作,描绘了一幅山涧月夜的画面。首句“涧下水声寒”以水声衬托夜晚的清凉,"寒"字不仅写出了水声的清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壑底松风静”进一步渲染寂静的氛围,松风的静谧与水声相映成趣。

“时有清香度竹来”通过“清香”和“竹”,暗示了月光下的竹林中飘来的淡淡香气,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下来,“步月寻疏影”描绘了诗人月下漫步,寻找竹林中稀疏竹影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后半部分,“往事属东风,试问花应省”表达了诗人试图向东风和花朵询问过去的事情,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已随风而逝,只有花儿可能还记得。最后一句“曾是花前把酒人,别梦溪堂冷”直接点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曾经在花前饮酒的欢愉时光,如今只能在梦中重温,而现实中的溪堂却显得冷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借自然景色和人事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当下孤寂心境的感慨。

收录诗词(70)

陈三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其一)

雪后竹枝风,醉梦风吹醒。

瘦立寒阶满地春,淡月梅花影。

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

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三登乐(其一)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烛花红、夜阑共语。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塞鸿归、过来又去。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三登乐(其四)

一品归来,强健日、小园幽圃。扁舟兴、恐天未许。

想当年、持汉节,众齐咻楚。丹忠此日,盛名千古。

掞词章、师海内,纬文经武。莫寒盟、故山旧侣。

到鲈乡、还又是,秋风斜雨。鸣刀鲙雪,未应便去。

形式: 词牌: 三登乐

三登乐(其二)

注望晓山,晴色丽、晨餐应饱。縠纹平、涨天渺渺。

倚藤枝、撑艇子,昔游曾到。江山自古,水云转好。

怅年来、心纵在,盟寒鸥鸟。故人中、黑头渐少。

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一竿钓月,鬓霜任老。

形式: 词牌: 三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