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三首(其三)

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

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

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

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

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

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

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

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冷的太阳照在东屋,邻家的鸡儿已在傍晚啼叫。
落叶铺满庭院,白天的虫声显得凄凉。
旧时的香草在秋风中摇曳,白露使它们的姿色凋零。
虽然悲伤于万物凋零,但更欣喜的是它们繁多的姿态。
我们在优雅的环境中谈论衣食,提前准备抵御严寒。
柴火和谷物已经收好,酒也适时地酿制。
感叹自己无处安身,四处漂泊已感疲倦。
思念起农田劳作,年终时只能空自叹息。

注释

寒日:寒冷的太阳。
东屋:东边的房屋。
邻家:隔壁邻居。
晚鸡啼:傍晚的鸡鸣。
阑班:散乱。
黄叶地:落叶覆盖的地。
虫鸣悲:虫子的哀鸣。
扬扬:飘摇。
旧香草:过去的香草。
白露:清晨的露水。
虽悲:尽管悲伤。
离离:众多的样子。
幽雅:优雅。
叙衣食:谈论日常饮食。
备寒:防寒。
戒先期:提前准备。
薪刍:柴火和草料。
收敛:收集储存。
酒醴:美酒。
施:提供。
嗟我:我叹息。
一廛:一处住所。
薄游:漂泊。
倦东西:厌倦了东西奔波。
眷言:怀念。
农亩:农田。
岁晚:年终。
空咨嗟:徒然叹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和表达诗人怀念之情的诗。从“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开始,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又宁静的早晨场景,阳光透过东屋的窗棂洒落,邻家的鸡鸣叫声显得格外悠长。此处不仅营造出秋天特有的气氛,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接着,“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进一步加深了秋意。黄叶铺满了长廊下的土地,而白昼之中微小的虫鸣声,更增添了一份悲凉。这里的“阑班”暗示了一种荒废与衰败,而“白日虫鸣悲”则是对这种衰败景象的一种感慨。

“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中的“扬扬”形容了秋风轻拂下散发的香气,而“白露”则映衬出了草木间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回忆和怀念。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自己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则是诗人的深切感慨。即使是那些令人悲伤的事物,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而那些让人快乐的事情却更加显得珍贵和难以挽留。

“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显示了诗人在深秋时节对生活的关注与准备。这里的“幽雅”描绘了一种淡泊而不凡的生活态度,而“备寒”则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季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

接下来的“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表明了农事的忙碌与对节庆活动的期待。诗人关注着农事的进度,同时也期待着能够享受到节日的美好。

最后,“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和“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则是对个人境遇的一种感叹。诗人感慨自己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四处漂泊,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分配也感到无力回天,这种无奈与空虚构成了整首诗的悲凉基调。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怀旧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兴三首(其一)

八月禾黍熟,登高望川原。

山河豁清霁,风日开明鲜。

晴光散草木,馀爽厉渊泉。

飘飘孤飞鹘,击搏无留拳。

幽独感摇落,端居惊岁年。

谁为知心者,赖有浊醪贤。

形式: 古风

秋池

平生落寞意,况此秋池侧。

寒水静无波,衰荷委馀碧。

萧萧动风鬓,照影感新白。

来往双浴凫,尔生真自得。

形式: 古风

秋园

山蹊久不到,落叶满秋园。

幽草自寒绿,晚花翘碧鲜。

鸡豚放斜日,鸥鹭下遥天。

闾里经过熟,居夷已一年。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