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次韵奉寄好义(其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真我与雅兴的生活态度。
首句“野性便时弃”,诗人以“野性”自喻,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束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弃那些虚浮的外在事物。接着,“虚名耻世闻”进一步强调了对虚名的不屑,认为在世间追求名声并非真正的价值所在。
“目缘多虑暗,志为好奇分”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目光因过多忧虑而变得昏暗,意志因为好奇而被分割,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意识到,过多的忧虑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都可能使心灵迷失方向,陷入困惑。
“傍日翻书卷,临池写练裙”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在阳光下翻阅书籍,在池边练习书法。这样的生活看似平凡,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思君同雅兴,搔首诵停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共同追求高雅情趣的愿望。他想象着与友人一同吟诵诗歌,探讨人生哲理,这种情感的交流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方孝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以及对友情和高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