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

山林与心违,日月使鬓换。

儒衣相诟病,文字奉娱玩。

自古非一秦,六籍盖多难。

诗书或发冢,熟念令人惋。

秦君锐本学,骥子已血汗。

相期骖天衢,伯乐尝一盼。

士为欲心缚,寸勇辄尺懦。

要当观此心,日照云雾散。

扶疏万物影,宇宙同璀璨。

置规岂惟君,亦自警弛慢。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心向往山林,却被日月催老了容颜。
穿儒服的人互相指责,只把文字当作消遣。
自古以来,典籍历经磨难,六经流传不易。
有些珍贵的书籍被盗掘,反复思考让人痛惜。
秦君锐意求学,如同骏马艰辛付出。
我们期待携手共进,伯乐的目光曾给予期待。
然而士人被欲望束缚,勇气时而萎缩,时而怯懦。
关键在于看清内心,如阳光穿透云雾。
万物在阳光下投影,宇宙一同闪耀。
制定规则不只是对你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警醒,不可懈怠。

注释

违:违背, 不符合。
鬓:鬓角, 脸颊两侧的头发。
诟病:指责, 批评。
六籍:古代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发冢:挖掘坟墓, 指盗窃古籍。
锐本学:锐意于根本的学习。
骖:驾车, 一起驾车。
伯乐:古代善于识别马匹的名相, 比喻识才者。
欲心:欲望之心。
扶疏:枝叶繁茂, 形容光影交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诗中,黄庭坚以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矛盾的感受。他感叹岁月催人老,儒生身份常受人指责,但仍以读书写字为乐,寄情于经典文献之中。他提到古代典籍历经磨难,有的甚至被盗掘,这让他深感惋惜。

诗人赞扬秦觏刻苦求学的精神,如同良马般付出辛勤努力,期望能一同在知识的道路上并驾齐驱。然而,他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即欲望和畏难心理使人犹豫不前。他强调,要审视内心,如阳光穿透云雾,看清自我,从而摆脱束缚,提升精神境界。最后,他借自然景象表达出,无论是个人还是他人,都应以此为鉴,警惕懈怠,追求卓越。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鲜明个性和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晓放汴舟

秋声满山河,行李在梁宋。

川涂事鸡鸣,身亦逐群动。

霜清鱼下流,橘柚入包贡。

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梦。

形式: 古风

晓贤师续佛寿颂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形式: 古风

晓起临汝

缺月欲峥嵘,鸣鸡有期信。

征人催夙驾,客梦未渠尽。

野荒多断桥,河冻无裂璺。

羸马踏冰翻,疑狐触林遁。

清风荡初日,乔木啭幽韵。

崧高忽在眼,岌峨临数郡。

玄云默垂空,意有万里润。

寒暗不成雨,卷怀就肤寸。

观象思古人,动静配天运。

物来斯一时,无得乃至顺。

凉暄但循环,用舍谁喜愠。

安得忘言者,与讲齐物论。

形式: 古风

社园作答张孟劬

巳发山桃接杏花,柳青梨白药初芽。

与人天未虚风信,向夏春还沃地麻。

谋国众残谁不愧,题诗一老只增嗟。

行吟自远凫边路,浅草低阑尽狭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