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贤师续佛寿颂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形式: 古风

翻译

养育孩子是为了延续佛的寿命,而非为了自己的世俗享受。
用棍棒教育弟子,只求他们内心真实修行。
没有真正的出家动机,就无法获得正当的僧侣生活。
真正的出家人,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达到目标。
讲经说法如天降鲜花,言辞能打动顽石点头。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施主,但背离佛法的人会被吸引上当。

注释

续佛寿:延续佛的寿命,指修行以期成佛。
色身:世俗的身体,与佛性相对。
棒打石师子:比喻严格教育弟子,使他们坚定修行。
实头人:内心真正修行的人。
正因:正确的出家动机或修行原因。
正命食:正当的僧侣生活,指通过修行获取的食物。
秋毫力:丝毫力气,形容无需付出任何努力。
天雨花:比喻讲经说法的生动和感人。
石点头:形容言辞有说服力,连石头也能被感动。
檀越:佛教中指施主,资助僧侣的人。
负命者:违背佛法、迷失方向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晓贤师续佛寿颂》。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对出家人的期许。首句“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强调修行的目的并非追求世俗的长寿,而是为了延续精神上的佛性。接下来的“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运用比喻,指出真正的修行者需要经受考验,去除虚伪,追求内心的真实。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强调出家人必须有正确的出家动机,否则难以获得真正的佛法滋养。“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赞扬那些真正投入修行的人,他们的努力无需外在表现,自然流露。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描绘了高超的佛法讲解能力,能让听者如沐春风,连石头也能被说服。“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则暗示佛法普度众生,即使是背负罪业之人,也能通过佛法得到救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赞扬了晓贤师的佛法修为和其教导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本质与意义。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晓起临汝

缺月欲峥嵘,鸣鸡有期信。

征人催夙驾,客梦未渠尽。

野荒多断桥,河冻无裂璺。

羸马踏冰翻,疑狐触林遁。

清风荡初日,乔木啭幽韵。

崧高忽在眼,岌峨临数郡。

玄云默垂空,意有万里润。

寒暗不成雨,卷怀就肤寸。

观象思古人,动静配天运。

物来斯一时,无得乃至顺。

凉暄但循环,用舍谁喜愠。

安得忘言者,与讲齐物论。

形式: 古风

社园作答张孟劬

巳发山桃接杏花,柳青梨白药初芽。

与人天未虚风信,向夏春还沃地麻。

谋国众残谁不愧,题诗一老只增嗟。

行吟自远凫边路,浅草低阑尽狭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流民叹

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

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

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

累累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

初来犹自得旷土,嗟尔后至将何怙。

刺史守令真分忧,明诏哀痛如父母。

庙堂已用伊吕徒,何时眼前见安堵。

疏远之谋未易陈,市上三言或成虎。

祸灾流行固无时,尧汤水旱人不知。

桓侯之疾初无證,扁鹊入秦始治病。

投胶盈掬俟河清,一箪岂能续民命。

虽然犹愿及此春,略讲周公十二政。

风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谈幸听之。

形式: 古风

浯溪图

成子写浯溪,下笔便造极。

空濛得真趣,肤寸已千尺。

只今中宫寺,在昔漫郎宅。

更作老夫船,樯竿插苍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