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洪景卢雪

瑶台迥物表,地脉谁解缩。

一朝天门开,跬步即琼屋。

霭霭行簇云,霏霏忽眯目。

初疑蛱蝶惊,故遣儿曹扑。

须臾大如席,几车飞鸾鹄。

化工信巧妙,花卉千林足。

洁白皎奇姿,光芒渺地轴。

清垂寒江钓,静折空岩竹。

唯人在宇内,太仓一粒粟。

俯仰得真赏,四坐列群玉。

锦绣张轩牖,珠翠辉华烛。

钵击笔下成,杯催瓮头熟。

檀板衬红绡,更殢新裁曲。

宁知冰氏子,穷岁无半斛。

裘褐欲蔽肤,尚待春苗绿。

为瑞岂宜多,晛消胡不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的壮丽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宁静。

首句“瑶台迥物表,地脉谁解缩”以瑶台象征高远的仙境,暗示雪后的世界如同仙境一般超凡脱俗,地脉的缩放则描绘了天地间因雪而产生的变化。接下来的“一朝天门开,跬步即琼屋”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雪覆盖大地后的奇妙景象,仿佛踏入了一个由冰雪构成的宫殿。

“霭霭行簇云,霏霏忽眯目”描绘了雪花飘落时的朦胧景象,接着“初疑蛱蝶惊,故遣儿曹扑”将雪花比作蝴蝶,形象地展示了雪花轻盈飘舞的情态。随后的“须臾大如席,几车飞鸾鹄”进一步描绘了雪花的密集与壮观,仿佛天空中飞舞着无数的鸾鹄。

“化工信巧妙,花卉千林足”赞美了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即使在严冬,也依然有花卉点缀林间。接下来的“洁白皎奇姿,光芒渺地轴”强调了雪的洁白与独特之美,其光芒似乎能照亮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清垂寒江钓,静折空岩竹”描绘了雪后垂钓与折竹的宁静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唯人在宇内,太仓一粒粟”则表达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但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俯仰得真赏,四坐列群玉”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欣赏雪景的喜悦,而“锦绣张轩牖,珠翠辉华烛”则通过华丽的比喻,展现了雪后世界的璀璨与辉煌。

“钵击笔下成,杯催瓮头熟”描绘了诗人创作与饮酒的场景,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檀板衬红绡,更殢新裁曲”则展示了音乐与舞蹈的美妙,而“宁知冰氏子,穷岁无半斛”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感慨。

最后,“裘褐欲蔽肤,尚待春苗绿”表达了对温暖春天的期待,而“为瑞岂宜多,晛消胡不速”则表达了对雪化去的期盼,希望它能带来更多的福祉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艺术与社会现象的思考。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听阮

水晶宫殿黄金阙,玉斧修成大圆月。

漆光照胆毛发寒,依约峰峦见林樾。

谁人于此安四弦,流水高山寄清越。

初如孤鹤唳蓝田,渐若群鸾舞丹穴。

疏疏夜雨滴秋阶,忽然雪竹空岩折。

世间万态不可穷,弦中有口俱能说。

锦瑟华年过眼休,枯桐已为伯牙绝。

是间真意亘千古,千古仲容名不灭。

人生俯仰天地内,瞬息百年同一阅。

请君姑置是非事,来凭云窗听高洁。

形式: 古风

寄题胜金阁

黄金委粪壤,六籍垂日星。

兹焉论胜负,无乃未知经。

云林倚杰阁,楚楚罗汗青。

寄与阁上人,移之置中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古风四首(其一)颐真

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

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

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古风四首(其二)云壑

壶天眇巨壑,微云映脩林。

英英从何来,肤寸忽千寻。

早岁骤为雨,春空轻作阴。

会须搔首听,中有老龙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