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絮影》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以飘扬的柳絮为题材,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以及其在空中与地面的动态变化,同时融入了儿童追逐柳絮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首句“飘飘柳絮任西东”,生动地展现了柳絮随风飘荡、不受拘束的状态,仿佛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游走,无固定的轨迹。接下来,“多少春情付晚风”一句,将春日的情感寄托于晚风之中,暗示了柳絮不仅承载着自然界的气息,也蕴含着人们对春天美好情感的寄托。
“曾说有形还有影。谁言无迹又无踪。”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柳絮既有实体的存在,又有其无形的痕迹,既可见又不可见,既可追寻又难以捕捉,表达了柳絮的神秘与变幻莫测。
“漫天竟讶成飞雪。行地堪将混转蓬。”这里将柳絮与雪花、转蓬相比较,展现了柳絮在空中如雪花般飘洒,在地上则与转蓬混杂,形象地描绘了柳絮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流转。
最后,“移到花阴看不见。儿童追捉尚匆匆。”这两句描绘了柳絮在花荫下隐匿不见,而孩子们却在忙碌地追逐捕捉,既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生命的互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柳絮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