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昭阳关的壮丽景色与险峻地形,以及通过此关的艰难旅程。诗人以“鬼斧削云根,神功栈石门”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鬼斧所削,栈道仿佛是神力所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接着,“圣朝纡左顾,天险限中原”两句,既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敬仰,也强调了昭阳关作为天险的重要地位,阻隔了中原与外界的联系。
“马足盘溪怯,人声落树喧”则通过动物和人的行为来反衬环境的险恶与壮观。马儿在蜿蜒的溪流边显得胆怯,而行人的声音在茂密的树林中回响,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险与自然的雄伟。最后,“艰难过九折,一望可销魂”总结了整个旅程的艰辛,并表达了对前方景色的期待与敬畏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昭阳关的自然风光与地理特征,也蕴含了对历史、政治、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壮美山河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