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三夕自白堤赴李仲木约同诸公坐月宿灌溪老师斋中

素景澹空际,予心偶同秋。

棹烟复谐约,采月停樛流。

晶气沐寥汉,馀怀憺芳洲。

倾觞属神契,列簟为醉谋。

梦凉疾亦苏,信宿维兰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遂球在中秋夜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美好。首句“素景澹空际”以“素景”点明月光如雪般的清冷,与“澹空际”的广阔天空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接着,“予心偶同秋”一句,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秋天相融合,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棹烟复谐约,采月停樛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泛舟的情景,烟波与月光交织,和谐而宁静。这里的“樛流”可能是指船桨轻轻划过水面,留下细小的波纹,形象地表现了夜晚泛舟的悠闲与雅致。

“晶气沐寥汉,馀怀憺芳洲”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美景,晶莹的月光照亮了辽阔的天际,余下的情怀在芬芳的洲渚上得到抚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倾觞属神契,列簟为醉谋”则描述了诗人与友人饮酒畅谈的情景,通过“倾觞”(倒酒)的动作,以及“神契”(心灵契合)的表述,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愉悦的聚会氛围。

最后,“梦凉疾亦苏,信宿维兰舟”表达了诗人因月夜的美好而感到精神上的清凉,即使短暂的休息也能恢复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这次聚会如同兰舟一般,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间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明末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享受生活情趣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92)

黎遂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字:美周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46

相关古诗词

梁溪黄心甫秦以巽二子访予虎丘留诗失值

出入亦以度,病起山且寒。

偶然曝背去,二仲来云干。

留诗得半面,肝肠如镜看。

言在竹亭上,看竹兼未难。

盘盘尽空林,望望过石坛。

晨兴信藜杖,不见随所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登太山上天门作

晓日上红门,向午在盘道。

翀鸟等游鱼,寿柏齐寸藻。

高天自无云,俯气互遥颢。

衣带须臾更,烟流合离抱。

淩杖挂层阶,浮身射众宝。

石壁齧瑶浪,阳冰溜晴潦。

宇宙何寥寥,经过怀玉璪。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怀徐巨源

可怜少殊色,我辈如佳人。

伤春苦相念,慰藉惟保身。

自从过子门,相留坐明月。

得句如折花,簪花为梳发。

犹恐外人看,不似初离别。

离别几何时,春风吹柳枝。

新月照客床,不作苏台期。

前日有客来,言子涉江水。

敢望不敢信,吹箫待吴市。

昨夜有客还,送子酒一石。

寄酒不寄书,结言在畴昔。

碧水自悠悠,照花花不流。

还来与子期,作赋同悲秋。

形式: 古风

吴江舟中感念先高士夜遂梦见起以墨研泪爰识斯作

昔者不识礼,孝道多所违。

或狎少年场,或僻书与诗。

或逐高朋会,或结穷交知。

意气人所慕,声名忽以驰。

岂知为人子,有一非所宜。

我父本硕德,博雅为世师。

馀兴复不浅,风月开襟期。

我始因过庭,坐客称佳儿。

弱冠志四方,色养遂已亏。

父兮本好游,儿不于焉随。

父归儿复出,两载儿乃归。

宾朋交杂遝,登堂重修词。

毋乃父劳苦,借读邻一枝。

敢忘定省节,乌恋曾几时。

敢畜私钱帛,解赠恒不支。

只恃爱日长,讵识沉崦嵫。

床前跪侍疾,痛哉永相离。

虽誓断肉食,何能一补之。

虽为资莲邦,宁似居庭帏。

行行乃复见,音容俨昔慈。

独坐拥万卷,儿亦前戏嬉。

梦乐觉益哀,见喜想逾悲。

愿告为人子,承欢慎毋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