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溪

野老生涯足自宽,坐来秋草日凋残。

雨中落果童先觉,灯下鸣螀妇起叹。

涧水恰供粳稻熟,松风偏与缚茅寒。

蘧庐信宿犹余事,得句频来石上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邹忠倚的《英溪》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乡村生活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景象。

首联“野老生涯足自宽,坐来秋草日凋残”,开篇即点出诗的主题——乡村老人的生活状态。虽是简朴,却自得其乐。秋天的草木凋零,日光渐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但这种哀愁中又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满足的感慨。

颔联“雨中落果童先觉,灯下鸣螀妇起叹”,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细节。孩童在雨中发现掉落的果实,充满了好奇与喜悦;而夜晚,虫鸣声声,唤起了妇女的思绪,或许是对生活的感慨,或是对未来的忧虑。这一联通过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反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颈联“涧水恰供粳稻熟,松风偏与缚茅寒”,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山涧中的流水恰到好处地滋养了成熟的稻谷,而松林间的微风,似乎也带有一丝寒意,与农舍的温暖形成对比。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农事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尾联“蘧庐信宿犹余事,得句频来石上刊”,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蘧庐,即临时的居所,象征着生活的短暂与无常。诗人认为,即使生活如过客般短暂,也要珍惜每一刻,寻找灵感,留下美好的回忆。通过在石头上刻下诗句,诗人将这份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美景的赞美,永久地保存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

邹忠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俞家坞

入世苦不迟,入山苦不早。

千载驰驱情,零落归荒草。

柴门静无事,小木倏成抱。

石涧何时流,夕阳寒古道。

七月十日霖,烟云墨如扫。

木末可垂罾,葑田浮荇藻。

雷雨龙皮黑,原畲色同槁。

独蚊展古湫,孤屿想妍好。

山水变化深,秋风日衰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重过西湖

二十八年湖畔柳,春风不定常垂手。

杜鹃啼断青山弦,玉兔衔残白堕酒。

堤上芳心冷雨云,祠边杀气冲牛斗。

红楼人去悄然空,燕子还寻旧巢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有]韵

周元亮奉赦南还龚孝升有诗赠别旋起青州道次韵和寄(其一)

昔日栖梧凤,曾为尧树乌。

世方尊狱吏,望自属公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周元亮奉赦南还龚孝升有诗赠别旋起青州道次韵和寄(其二)

岂意开圜室,谁曾赐鉴湖。

万花含笑日,喜气到菰庐。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