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偶成二首(其一)

老人杖履一茅亭,花谢西园不复扃。

翠被一方都盖覆,红妆数子尚娉婷。

可怜莺蝶狂都歇,颇觉风云意有营。

闻说陂田雨三尺,远城酾水种春粳。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老人杖履一茅亭" 一句,设定了画面:一个老人靠着拐杖慢慢地走向了一处茅草覆盖的小亭。这里的“茅亭”可能象征着自然与人生之境界的边缘。

紧接着的"花谢西园不复扃",透露了春天已过,花朵凋零,而西园的大门也不再关上。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寓意着岁月流逝,美好事物不可挽留。

接下来的"翠被一方都盖覆,红妆数子尚娉婷",则是在形容春天的自然景色和生命力。翠绿的草地如同厚重的被褥,将整个世界都覆盖起来,而“红妆数子尚娉婷”则是对花朵依然保持着生机与美丽的写照,表现了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然而,“可怜莺蝶狂都歇,颇觉风云意有营”又转向了悲凉的情感。这里的“莺蝶”指的是燕子和蝴蝶,它们在春天应该是活跃而欢快,但现在却“狂都歇”,似乎是在说它们也感受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某种停滞或消沉。而“颇觉风云意有营”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中隐含的变动与不安的感应。

最后两句“闻说陂田雨三尺,远城酾水种春粳”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这里的“陂田”可能指的是边远的地方,“雨三尺”形容了异常丰沛的雨水;而“远城酾水种春粳”则是在说远处的城堡中,人们正利用春天的水源来浸种新一季的谷物。这些描写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诗歌的情绪变得更加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自然变迁以及生命无常的沉思。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不出偶成二首(其二)

结茅亭下小池新,积雨通沟滟晚春。

风掠尘埃出明镜,影吞林木卧青云。

泥中蘋藻生无数,江上鵁鶄坐得闻。

太液渐台深斗极,乘閒杖履得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不雨

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

城中赤日风吹沙,老鸦衔火烧竹屋。

百尺长绳抽井底,井中泥滓多于水。

潭边龙祠悬纸钱,谁令霹雳惊龙眠。

形式: 古风

不寐

荒庭雨多秋草侵,秋蛩相语秋夜深。

草虫暗飞羽格磔,星河影高天淡白。

骚人多怀夜不眠,老松微吟风飒然。

山川浩荡何日还,晚空漫漫白露寒。

形式: 古风

乌臼

乌臼强知晓,譊譊鸣暗天。

我事不须早,援衾且复眠。

朝晖方聩聩,惨凛蔽清妍。

且复待午景,负此檐间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