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

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

城中赤日风吹沙,老鸦衔火烧竹屋。

百尺长绳抽井底,井中泥滓多于水。

潭边龙祠悬纸钱,谁令霹雳惊龙眠。

形式: 古风

翻译

齐安这个地方雨水不足,稻田里的土壤坚硬,稻谷无法生长。
城中的太阳炙烤着,风卷起沙尘,连老乌鸦也叼着火飞过,烧毁了竹屋。
长长的绳索深入井底,但井中的泥土比水还要多。
潭边的龙祠挂着纸钱,是谁让雷声惊扰了沉睡的龙?

注释

齐安:地名,古代的一个郡。
雨不足:雨水少。
稻畦:稻田。
土坚:土壤硬。
不入谷:稻谷无法生长。
城中:城市内部。
赤日:烈日。
风吹沙:大风卷起沙尘。
老鸦:老乌鸦。
衔火烧竹屋:叼着火燃烧竹屋。
百尺长绳:极长的绳子。
抽井底:深入井底拉取。
井中泥滓:井水中的沉淀物。
多于水:比水还多。
潭边:水潭旁边。
龙祠:供奉龙的祠堂。
悬纸钱:挂着纸钱祭奠。
霹雳:雷电。
惊龙眠:惊醒龙的沉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干旱和荒凉的景象,反映出当时农村因久旱无雨而出现的困境。开篇“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整个齐安地区久雨不至,导致稻田里的土变得坚硬,种植的谷物无法生长。

接下来的“城中赤日风吹沙,老鸦衔火烧竹屋”则形象地描绘出干旱之下的荒凉景象。红色的太阳高悬,狂风卷起尘沙,老鸦(即乌鸦)衔着火焰去燃烧竹屋,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隐含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

“百尺长绳抽井底,井中泥滓多于水”两句,则展示了人们寻找水源的艰难。连用百尺长绳都无法汲取到足够的清水,只能得到多泥少水的井底之水,这是对干旱环境下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刻描写。

最后,“潭边龙祠悬纸钱,谁令霹雳惊龙眠”则透露出一种迷信色彩。诗人提到在潭边有供奉龙神的地方,人们挂着纸制的金钱来求雨,但突如其来的雷鸣却惊扰了龙神的沉睡。这不仅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也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天气的无奈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干旱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深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不寐

荒庭雨多秋草侵,秋蛩相语秋夜深。

草虫暗飞羽格磔,星河影高天淡白。

骚人多怀夜不眠,老松微吟风飒然。

山川浩荡何日还,晚空漫漫白露寒。

形式: 古风

乌臼

乌臼强知晓,譊譊鸣暗天。

我事不须早,援衾且复眠。

朝晖方聩聩,惨凛蔽清妍。

且复待午景,负此檐间暄。

形式: 古风

书初凉夜至将晓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

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

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

反覆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

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

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

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

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

形式: 古风

书事寄晁应之

野笋空阶短,蒲芽出水齐。

柳垂萦鹊重,花袅带蜂低。

桑弱蚕登箔,池晴燕啄泥。

官闲无事役,地僻断招携。

目极榛芜地,心伤桃李蹊。

萎花辞雨泣,幽鸟别春啼。

白发惊身老,高楼对日西。

运逢诗将健,路入醉乡迷。

烧醑倾新腊,轻罗换旧裾。

香纨裁暑扇,密幄彻寒闺。

乔木阴垂屋,清渠冷接溪。

惜芳幽閟䳏,催梦怨黄鹂。

高会思前日,酣歌到晓鸡。

驾羊君自幼,倚玉我惭黳。

谁解藏车辖,归来信马蹄。

还家门寂寂,过雨草萋萋。

气合非容易,官拘坐阻睽。

孤吟唯酒对,愁立见乌栖。

学懒因循过,诗成取次题。

相思不可望,烟霭暮凄凄。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