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题谢文节公遗琴,奉简素江先生按谱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

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黄钟律中彻天关。

名教自安闲。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

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词以“风入松”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谢文节公遗琴的赞美与缅怀,同时寄寓了对素江先生的敬意。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遗琴的不朽之美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太和终古在人间”,开篇即点明了遗琴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仿佛永恒的和谐之音始终回荡于世间。“古调至今弹”,强调了这曲调虽古老却依然能被世人欣赏与传唱,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跨越时空的魅力。“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通过将遗琴与埋剑相比较,突出了遗琴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其清散之音,如同宝剑一般坚韧不屈,象征着遗琴的珍贵与不朽。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这里以珠璧比喻遗琴的音色之美,表达了对谢文节公音乐才华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音乐如同珠玉般珍贵,值得反复品味。“黄钟律中彻天关,名教自安闲”,黄钟律象征着正统与权威,此处表达了遗琴之声能够穿透天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教化力量,使人心灵得以安详与平静。

“雉媒鼎镬逃威地,寻芳躅、来者怡然”,通过雉媒与鼎镬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遗琴之音能够化解冲突,带来和平与愉悦,让寻求美好事物的人们感到心满意足。“如此从容风度,千秋足和薰弦”,最后两句总结了遗琴的风度与影响力,指出其不仅在千秋之后仍能影响后人,更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温暖与和谐的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遗琴的赞美,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

小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题白华夫人墨兰遗册

纫佩无由到澧湘。画眉窗下细评量。

纤纤腕底自芬芳。

仙种料非怀梦草,墨花岂是返魂香。

教人辗转思茫茫。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长亭怨慢.秋柳

断魂处,冷烟疏雨。远岸斜桥,乱垂残缕。

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

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

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秋暮。

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

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

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

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东风第一枝.送春

玉笛临风,金杯醉雨,愔愔绿暗芳树。

梦中犹觅,春痕病起,又添别绪。

莺留蝶恋,只杜宇、催他归去。

望小桥,一片伤心,细草远连南浦。

频搦管、自抄近句,恐洒泪、向时游处。

采兰且待明年,折柳定难少住。

月楼花馆,算尽是、短长亭路。

怅美景,来往匆匆,可惜等闲虚度。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绿意.春草

浓连水色,弄嫩晴,苒苒青遍南陌。

别去王孙,愁满天涯,细雨又逢寒食。

销魂最是汀洲路,有翠袖、蘼芜同拾。

记送行、此地曾经古道,尚嘶金勒。

珍重,登楼望远,乱红点缀处,还衬游屐。

斗罢纤纤,小巷人归,但见烟痕狼藉。

馀香不断,斜阳瘦影,几度蝶寻蜂觅。

想昼间、梦绕池塘,好试谢家吟笔。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