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金绳废寺

寂寞唐朝寺,频年客到稀。

空山孤殿在,荒径一僧归。

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晖。

惊乌初有托,近亦出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唐朝时期的废弃寺庙,其环境显得孤独而寂静。诗人戴良通过"寂寞唐朝寺,频年客到稀"表达了寺庙的荒凉和人迹罕至,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变迁。"空山孤殿在,荒径一僧归"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孤立,仅有一位僧人孤独地归来,增添了凄清之感。

"苔色骄秋雨"写出了秋天的雨水滋润着青苔,却未能带来生机,反而让寺庙显得更加荒凉。"松声振夕晖"则以傍晚时分松树的声响衬托出寺庙的宁静,也暗示时光的流转。

最后两句"惊乌初有托,近亦出林飞"描绘了乌鸦找到暂时的栖息之处后,也准备离开这片荒寂之地,飞向远方。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座废寺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鄮城逢故人

一别无消息,谁知住此城。

忽逢难面认,骤语各心惊。

身世丹衷折,干戈白发生。

凭君陈往事,相看重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自述二首(其一)

事业此生休,遑遑今白头。

一年看又尽,数口转多忧。

醉忆山公骑,寒悲季子裘。

妻儿重相见,说著也堪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述二首(其二)

家无十日程,归计苦难成。

为客忧饥馁,频年仗友生。

刚肠随世屈,白发向人明。

争似湖居好,扁舟载月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岁暮感怀四首(其一)

驱驰三十载,身世竟何如?

人老忧虞里,交疏病废馀。

乡邦书未返,湖海岁将除。

后夜烧灯坐,依然叹索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