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昭君在掖庭,皎皎冰玉姿。

绝色恒自负,不肯赂画师。

君王不识面,远嫁与胡儿。

爱恶元有命,不在妍与媸。

名花萎荒秽,小草植轩墀。

古来尽如此,悲叹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王昭君》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悲剧色彩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首句“昭君在掖庭,皎皎冰玉姿”,开篇即以“冰玉”比喻昭君的高洁品性,暗示其虽身处深宫却保持清白自守的形象。接着,“绝色恒自负,不肯赂画师”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昭君的独立人格和对美质的坚持,她不愿为了迎合权贵而牺牲自己的尊严,拒绝贿赂画师以求得美名。

“君王不识面,远嫁与胡儿”揭示了昭君被选为和亲对象的命运,表达了她因政治联姻远离故土、远嫁异族的悲凉境遇。这一句不仅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女性地位,也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爱恶元有命,不在妍与媸”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指出个人的喜好与厌恶并非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命运的安排往往超越个体的意志。这句诗蕴含着对命运不可抗力的承认,以及对命运公正性的质疑。

“名花萎荒秽,小草植轩墀”运用对比手法,将昭君比作凋零的名花,象征其美好品质的消逝;同时,将小草比喻为平凡之物,却能在显赫之地生长,暗喻昭君虽遭不幸,但其精神品质仍能流传后世,如同小草般坚韧不屈。

最后,“古来尽如此,悲叹亦奚为”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历史中类似昭君命运的普遍现象的感慨,以及对徒然悲叹无济于事的反思。此句既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命运的无奈和历史的必然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形象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命运、爱情、政治与个人价值等多重主题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真氏女

妾本相门女,少小颜如玉。

阿爷负官钱,鬻妾以自赎。

诗书不复理,学唱金缕衣。

当筵歌一曲,赢得锦缠归。

相君名世儒,闻歌忽惊讶。

相问始知因,矜怜重悲诧。

告官脱妓籍,礼送归名家。

纱窗理旧业,肯复歌淫哇。

昔为粪上英,今作闺中秀。

长安游冶郎,讵敢窥窗牖。

罗裾与象揥,淡然儒家妆。

良人词苑吏,不数羽林郎。

今宵复何宵,三星正当户。

喜极忽成悲,潸然泪如雨。

幽兰植粪壤,芳洁常猗猗。

妾身犹处子,郎君当自知。

形式: 古风

梦萱堂

灵萱委秋露,岁月忽已徂。

永夜不能寐,念此增烦纡。

孝诚既昭格,精意遂潜孚。

宛然升北堂,音容欢以愉。

酌酒为亲寿,起舞为亲娱。

不知梦里逢,但觉愁怀舒。

寒鸡俄戒旦,幽明遂殊途。

揽衣重悽恻,清泪沾华裾。

推窗悄无睹,落月啼林乌。

形式: 古风

挽段节妇

结发事君子,燕婉期百年。

宁知赋命薄,中道失所天。

应门既无童,负郭靡有田。

呱呱儿在褓,讵敢觊成全。

岁晏衣未制,午过突无烟。

蹇修倏来顾,巧语何便便。

谓言柏舟诗,宁胜凯风篇。

殉节空自苦,饥寒竟谁怜。

妇闻气填膺,几欲奋其拳。

妾心虽匪石,比石似更坚。

贞松挺寒翠,忍使柔蔓缠。

蹇脩惭且走,舌缩词莫宣。

苦节益自励,之死矢靡愆。

梧桐秋月冷,照我影娟娟。

岂无忘忧草,对之不开颜。

天道信靡忒,子壮孙益贤。

日月迅如矢,霜华倏盈颠。

奄忽厌荣养,城南起新阡。

孙今振脩翼,虞廷日蹁跹。

追思重闱志,清泪长潸然。

不羡双乌绰楔树门前,不羡五花锦诰来日边。

但愿太史纪贞烈,耿耿徽音百世传。

形式: 古风

何家庄八景(其一)高岭晴云

危峰高际天,掩冉云满谷。

幽人玩奇变,昕夕看不足。

迎风翠盖翻,映日锦屏矗。

澹涵霞影红,浓混黛光绿。

出处自有时,悠然靡羁束。

苍生望霖雨,毋为滞林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