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岩

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老岩下行。

手持屈曲千岁藤,虑惊世人藏姓名。

山前樵子折腰迎,九老相顾笑不停。

摧天霹雳飞一声,举目惟见烟冥冥。

开山老僧为余说,异事传闻忘岁月。

至今山椒泉满地,赤白绕空中不竭。

好分馀泽入千家,免使辛勤夜蹋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龙岩的神秘与壮丽景象,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古老传说。诗中以“山寒蛰龙眠忽醒”开篇,巧妙地将九龙岩的静谧与突然的活力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黄衣九老岩下行”,通过九位老人的形象,进一步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仿佛九龙岩不仅自然奇观,还隐藏着历史的秘密。

“手持屈曲千岁藤,虑惊世人藏姓名”,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九老行走时的动作和心态,既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也暗示了他们试图保护九龙岩秘密的愿望。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山前樵子折腰迎,九老相顾笑不停”,通过山前樵子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九老的非凡之处,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而“摧天霹雳飞一声,举目惟见烟冥冥”一句,则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描绘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最后,“开山老僧为余说,异事传闻忘岁月”和“至今山椒泉满地,赤白绕空中不竭”两句,揭示了九龙岩背后的古老传说和永恒的生命力,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无限遐想。而“好分馀泽入千家,免使辛勤夜蹋车”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九龙岩的恩泽能惠及更多人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龙岩及其传说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5)

王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 字:通叟
  • 生卒年:1035--1100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思沾道湿黄梅雨,敢放宫恩石井冰。

形式: 押[蒸]韵

句(其二)

炎威不到轩窗外,冷气常存枕簟中。

形式:

题泗州庵庵壁

十年三上未登科,此去行期昼锦过。

上党有人传预兆,梦生头角见天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洞庭春暖浮仙鹢,桂岭花飞拥侯旌。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