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良弼知广安军

巴黔万山横楚封,洞庭碧海蛟龙宫。

潜灵蓄秀天疏通,楚人自古多材雄。

江陵故都当其胸,人物萧爽驰英风。

良弼崛起声其中,宏伟浑厚如山东。

才思婉娩春华融,论议慷慨无约丰。

高步壮领辕不容,徊翔盘纡巫与嵩。

拿舟向蜀沿涪潼,嘉陵一曲城古充。

鹰隼倒臂宁久笼,南荣霹雳醒愚聋。

归来破裳未及缝,籍才檄起如旋篷。

瞿唐故交复相从,始适抱子今皆翁。

天真逍遥饮量洪,世事历遍诗尤工。

有时语酣笑未终,环顾四坐皆虚空。

寒飙戚戚凌疏桐,去路山远秋溟濛。

临老合散情易攻,岂免泪下如儿童。

髋髀始见斤斧功,鹓鸾一息荆棘丛。

广安地卑局飞冲,席恐未暖行匆匆。

平时物理相磨砻,郡乐不在卑与崇。

唱酬自可轻开忠,无事日夕翻邮筒。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送赵良弼知广安军》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对赵良弼的描绘,展现了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形象。诗中以“巴黔万山横楚封,洞庭碧海蛟龙宫”开篇,运用自然景观象征赵良弼的卓越才能和深远见识。接着,“潜灵蓄秀天疏通,楚人自古多材雄”赞扬了楚地人才辈出的传统。

诗中提到江陵故都,暗示赵良弼的出身或过往经历,以及他将要前往的广安军所在地。通过“良弼崛起声其中,宏伟浑厚如山东”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赵良弼的雄伟形象和深厚底蕴。接着,诗人赞美赵良弼的才思婉转,论议慷慨,展现出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卓越能力。

“高步壮领辕不容,徊翔盘纡巫与嵩”描绘了赵良弼在不同领域中的卓越表现,无论是军事、文学还是政治,他都能游刃有余。诗人还提到赵良弼乘舟前往蜀地,经过嘉陵江,展现了他旅途中的壮丽景象和不凡气魄。

“鹰隼倒臂宁久笼,南荣霹雳醒愚聋”这一句,以鹰隼和雷鸣比喻赵良弼的智慧和影响力,能够唤醒人们的愚昧,带来变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赵良弼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在广安军任职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施展才华,为地方带来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赵良弼的个人魅力和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求刘忱明复龙图为画山水

晋唐诸公重小笔,高价直与才名俱。

然多华丹少泉石,清格往往人间无。

至今百存无一二,存者真伪难分区。

营丘李成称绝迹,峰岩秀拔非常模。

穆之洒落亦其亚,玉堂屏上潇湘图。

董屈许范凡数辈,隐隐俗气藏肌肤。

乃知山水系绝品,笔墨造化非功夫。

要之文章之绪馀,世上真巧归吾儒。

益昌台府少文字,见性文室谈毗卢。

龙门雪景生坐隅,山潜水奥争奔趋。

倚空直干斗孤耸,缘险古道盘萦纡。

拥衲禅僧对寂寞,携琴朝士来崎岖。

主人肆笔聊自娱,新言默与天机符。

公家清白传数世,经济满腹冰霜壶。

一言不用辄掉臂,五年蜀使甘驰驱。

时将素毫写胸臆,宁复意外分精粗。

复古虽清尚许格,与可亦壮非燕徒。

岂如公思脱羁束,破碎嵩华倾江湖。

穷冬从公熟窥看,爱重不觉声嗟吁。

灵峰北菀助萧爽,雪不到地风号枯。

平生好画已成癖,宁借不喜临与摹。

出公门下欠公笔,有类客海遗明珠。

愿公乘兴一挥洒,束绢数幅光芬敷。

异时解组还故庐,皎洁将伴林泉躯。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寄题荣守岑象求岩起太博清富楼

南荣太守传诗邮,诗题清富城西楼。

楼中风物略已尽,行欲摸咏难为酬。

怜公谪官不累意,如与万象同优游。

偏州随分与山水,好景散漫无人收。

昔人知宴不知赏,俗气未断烟云羞。

凌灵把酒独长啸,岁久此地才风流。

公帆南国走欲遍,耸秀浩荡皆穷搜。

归来耳目殊未厌,尚恐胜概遗遐幽。

九疑岩洞识元叟,三湘泉石逢柳侯。

名贤到处适所寓,非事笔砚搜林丘。

五年留梓恣登览,百刹照水江环州。

得公新篇似相约,正上兜率吟清秋。

尘中嗜好屑可鄙,恨不径往追公游。

他时三老期一笑,爱闲岂是平生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程嗣恭正基提刑赴阙

从来贵阀多豪俊,失在矜持骄与泰。

白屋寒门亦有人,往往穷愁损英概。

得时旧恩报不暇,安能与语功名会。

骅骝摆首倦衔策,一蹶中途为伤駃。

簪缨要重畎亩壮,所养既完发亦大。

磨砻宝刀挫圭璧,更向天资才术外。

正基太师丞相后,学博文清古冠带。

天机不露骥盘枥,云气虽升蜃沉海。

平生胸中未一出,万事食间宜少待。

语默机巧孟轲盗,颜色睢盱次山丐。

世故未能以身徇,家声欲传道犹在。

远别相知试一言,不是向人歌慷慨。

形式: 古风

和蒲安行题鲜于秀才

群峰屋背猿乌啼,二江门前鸥鹭飞。

雅闻君居颇奇绝,长恨不到心依依。

仙翁落拓少拘检,解舞石上凌秋辉。

整冠投袂或云起,尘土一踏何时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