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四十九)

佛从大悲心,流出十二部。

琅函与玉轴,遍满河沙数。

言言皆妙药,字字超今古。

譬如优昙花,百劫难遭遇。

又如大明灯,能破黑暗处。

又如智慧力,能断无明树。

又如璎珞珠,能使人丰富。

茫茫尘世人,急急走如兔。

不觉老到来,未尝开眼觑。

独有花评事,信向颇坚固。

命我无心人,转此诸佛语。

浮生一百年,正如草头露。

上床鞋履别,保朝不保暮。

少吃两块肉,多烧香一炷。

羊鹿牛三车,皆行此条路。

鹤态云踪不定居,白沙一别半年馀。

焦山脚下重相见,记得当时事也无。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四十九首。诗中以佛学思想为背景,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佛法以及修行的深刻理解。

首先,“佛从大悲心,流出十二部”点出了佛教的核心理念——慈悲与智慧。佛祖因大悲心而诞生,其教义通过十二部经典传承,充满了对众生的关怀与指引。

接着,“琅函与玉轴,遍满河沙数”描绘了佛教经典的浩瀚与珍贵,如同珍宝般被广泛传播,影响着无数众生。

“言言皆妙药,字字超今古”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深远意义,每一句话都如同良药,超越时空,对人们的心灵有着深刻的疗愈作用。

“譬如优昙花,百劫难遭遇”将佛法比作稀世之花,暗示其难得与珍贵,只有在历经百劫之后方能得遇。

“又如大明灯,能破黑暗处”进一步说明佛法如同光明,能够照亮人心中的黑暗,引导人们走向正道。

“又如智慧力,能断无明树”指出佛法能帮助人们斩断无知与迷惑,获得智慧的果实。

“又如璎珞珠,能使人丰富”将佛法比作装饰品,不仅美化心灵,还能丰富人们的内在世界。

最后,“茫茫尘世人,急急走如兔”描绘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短暂,如同兔子般匆匆奔忙,却往往忽视了生命的意义。

“不觉老到来,未尝开眼觑”提醒人们时间易逝,生命短暂,应当珍惜当下,洞察生命的真谛。

“独有花评事,信向颇坚固”提到一位名叫“花评事”的修行者,他坚定地信仰佛法,与众不同。

“命我无心人,转此诸佛语”鼓励人们放下杂念,倾听佛法的教诲,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浮生一百年,正如草头露”感叹人生的短暂,如同草尖上的露珠,稍纵即逝。

“上床鞋履别,保朝不保暮”强调生命的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天,做好当下的事情。

“少吃两块肉,多烧香一炷”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增加对佛法的敬仰与实践。

“羊鹿牛三车,皆行此条路”比喻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佛法,最终都能达到解脱的彼岸。

“鹤态云踪不定居,白沙一别半年馀”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自由与飘逸,与自然和谐共存。

“焦山脚下重相见,记得当时事也无”结束时,诗人与一位朋友在焦山重逢,但似乎已忘却了之前的种种,体现了佛法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对人生、宇宙、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

焦山热肺肠,有事便要了。

今岁闰九月,来年春气早。

顶门三只眼,常要光皎皎。

照顾沩山水牯牛,莫教吃却他人草。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一)

焦山僻在海门边,得到其中是夙缘。

要会相逢一句子,春风依旧似当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二)

春色无高下,春雷动地音。

翻空一夜雨,滴破祖师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三)

焦山无变豹,一味劝人休。

众生颠倒甚,拨火觅浮沤。

石巩驾弓箭,俱胝竖指头。

直下歇得去,都如碗脱丘。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