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哀江南八首(其六)》,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古来兵不到,湖里洞庭山”两句开篇,诗人描绘了一幅远离战乱、宁静祥和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湖畔世界。然而,“日惨干戈际,云愁猿鸟间”两句笔锋一转,揭示了表面平静之下隐藏的战争阴霾,云雾中仿佛蕴含着忧愁,猿鸟间似乎也弥漫着哀伤,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自然与生灵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
接着,“少年应习武,幽士且栖閒”两句,诗人以少年与幽士为对象,分别表达了对勇敢与智慧的赞颂。少年应当学习武艺,准备面对可能的挑战;而幽士则选择在宁静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这一对比,既展现了不同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价值,也暗示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如何在困境中寻找自我价值与生存之道。
最后,“纵熟黄柑酒,谁能长醉颜”两句,诗人以黄柑酒为喻,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寻求片刻的慰藉,但真正的解脱与快乐难以长久维持。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增添了诗作的哲理意味,让人深思在艰难时刻如何保持乐观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平、个人选择以及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