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三)

问余筋力差多少。兴来祇觉登楼好。东面女墙低。

画桥杨柳齐。插禾兼割麦。鸟唤樊川北。

欲得画师难。青青数朵山。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图景,展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问余筋力差多少"开篇,似在自问身体状况,但实则透露出一种闲适的心态,不以体力为累赘,只在乎兴致所至。"兴来祇觉登楼好"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登高望远的喜好,心情愉悦时,连登楼都成为一种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东面女墙低,画桥杨柳齐"描绘了眼前的具体景象,女墙低矮,画桥下的杨柳成行,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插禾兼割麦"则生动地描绘了农忙时节的场景,既有插秧的忙碌,又有收割小麦的喜悦,富有生活气息。

"鸟唤樊川北"一句,通过鸟鸣声引导读者的视线转向远方的樊川,暗示词人的心境随鸟儿的呼唤而飘向更广阔的天地。最后两句"欲得画师难,青青数朵山"则表达了词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认为这样的画面即使再好的画师也难以捕捉,而那青翠的山峰更是自然的杰作,令人留连忘返。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风的清新自然之韵。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四)

夏山苍翠浓如滴。亦如垂露宣城笔。写以画中诗。

诗人似郭熙。池波萱草映。凤爪黄金嫩。

花外一连莺。学人吹玉笙。

形式:

南浦.夏夜骤雨

银河泻地,似钱王万弩射江潮。

十二巫云尽墨,谁念楚鬟娇。

又似轻兵出塞,渡冰河、铁马晚萧萧。

甚岸巾危坐,两行宫烛,红影不胜摇。

可是花奴圣手,撒明珠、万斛打芭蕉。

一霎红檐声细,慢酒滴春槽。

料得秦娥今夜,倚髹屏、玉箸湿鲛绡。

自那回别后,凤楼寒重,朱唇不暖旧时箫。

形式:

绕佛阁(其一)长夏即事

绿窗细雨。花里燕睡,花外莺语。梅子黄否。

点汤渍蜜,吴羹向谁絮。玉塘半亩。

明镜照我,来听蛙鼓。风柳低舞。

画栏几折,斜阳自来去。

未放藕花白,点点荷珠融碧露。

花逊叶香,香风吹粉鹭。且幕卷青油,扇倚红醋。

悄无人处。看竹里茶烟,花杪轻度。

只新蟾、把人偷觑。

形式:

绕佛阁(其二)东堂月夜,叠前韵

昨宵猛雨。今夜碧月,来共鸥语。茶梦圆否。

欲圆又破,梁间燕儿絮。小园一亩。

梧竹影里,窥见河鼓。风叶掀舞。

小荷堕粉,徘徊不能去。

夜久葛巾湿,髣髴瑶阶生白露。

风袅鬓丝,清于池上鹭。且一荐冰瓯,薄点梅醋。

画檐深处。有点点流萤,帘隙偷度。

照青编、任人看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