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津桥晴望

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

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

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

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悠闲地站立在渡口的桥上,寒冷的月光照亮远方的树林。
皇宫直面着嵩山之巅,清澈的洛河穿城而过,流经市中心。
刚刚雨过天晴,积雪的道路开始显得清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院落深深。
自从玄宗在镐京即位以来,从天宝年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注释

津桥:渡口的桥。
寒光:寒冷的月光。
皇宫:古代皇帝的住所。
嵩顶:指嵩山的山顶。
清洛:清澈的洛河。
镐:古都镐京。
天宝:唐玄宗年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壮丽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闲适幽雅的情怀与深远的历史感慨。

首句“闲立津桥上”,设定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津桥,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交通要道,也是诗人观察世界的心灵据点。这一“闲”字,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情绪,他不是匆忙行走,而是静静站立于此。

接着,“寒光动远林”,则引入了自然景象的描写。这里的“寒光”,不仅指阳光,也暗含着季节即将由秋转冬的冷清气息。而“远林”则拉开了画面的宽广,诗人所站之处可以望见远方森林的动静,这种视觉上的延伸增加了景物的深度和空间感。

第三句“皇宫对嵩顶”,将景象转向宏伟壮观的方向。这里提及的“皇宫”暗示着帝都的繁华与权力的象征,而“嵩顶”则指的是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之巅。这两处地点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映照出诗人心中对于宏伟与崇高的向往,也反衬出了他目前所处的清幽与平和。

“清洛贯城心”一句,则将视线拉回到更为细腻的人文景观。这里的“清洛”,指的是洛阳城,代表着古都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沉淀。而“贯城心”,则不仅是物理上穿过城市的心脏,更是情感上的深切体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

至此,诗人的视线又回到了更为接近现实生活的场景。第五句“雪路初晴出”,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在这宁静而又清冷的气氛中,诗人走出了家门,踏上了刚被雪覆盖过的小道。这一刻,时间似乎凝固了,世界在这短暂的平和里获得了片刻的安详。

“人家向晚深”则描绘出了一天即将结束时人们归家的景象。这里,“人家”不仅指代具体的人户,也承载着对生活温暖与日常之美的赞颂。而“向晚深”,则是时间流逝的暗示,日光西下,夜幕降临,人们在这个时候回归家庭,寻求安宁。

最后,“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一句,则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这里提及的是唐朝著名宰相王维(王在镐)以及“天宝”,即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的一个年号。这两处时间节点之间横亘着繁华与动荡,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辉煌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映照出他对于个人生命短暂与历史永恒相对比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记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情境交织、意蕴丰富的画面。每一句都像是一笔精致的墨彩,在心灵的画布上勾勒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历史感悟。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过无可上人院

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

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

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过无可僧院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

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

钟声空下界,池色在清宵。

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过李处士山居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过杜氏江亭

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