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无可上人院

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

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

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稀疏的声音听不完,只有孤独的磬和稀疏的钟声。
告别了烦恼的师长,我暂时找到了清凉的境地。
像蚂蚁穿过古老的苔藓,鹤的细毛飘落在深松之中。
独自思考回家的路,路上的尘埃又增了几层厚。

注释

寥寥:稀疏。
听不尽:听不完。
孤磬:孤独的磬声。
疏钟:稀疏的钟声。
烦恼师长:烦恼的老师或导师。
别:告别。
清凉:清凉的环境。
暂逢:暂时遇到。
蚁行:像蚂蚁行走。
古藓:古老的苔藓。
鹤毳:鹤的细毛。
深松:深林中的松树。
自想:独自思考。
归时路:回家的路。
尘埃:路上的尘土。
复几重:又增加了几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开篇“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两句,以清幽的寺院钟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远而连绵的情怀。

“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表达了诗人在繁忙和忧虑中寻找到一丝清凉与宁静,与世俗的烦恼告别,获得短暂的精神寄托。

“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小虫在古老的苔藓上行走,白鹤的羽毛落在深邃的松林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最后两句,诗人开始思考返回现实世界的道路,将会遇到多少尘世的纷扰,这不仅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尘世与出世之间矛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心灵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超脱现实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过无可僧院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

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

钟声空下界,池色在清宵。

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过李处士山居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过杜氏江亭

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杨处士幽居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

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

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

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