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五)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雨后清晨空气清新温和,敞开衣襟欣赏藤蔓和薜荔。
玳瑁般的景色凝聚着春色,琉璃似的水面荡漾着水波。
站在石头上我姑且长啸一番,攀缘松树间我时而吟唱短歌。
除非是超脱世俗的人,谁能经由这样的地方呢?

注释

霁晓:雨后放晴的早晨。
气清和:空气清新而温和。
披襟:敞开衣襟。
薜萝:薜荔和女萝,泛指藤蔓植物。
玳瑁:海龟的一种,壳美可作装饰品,此处形容色泽美丽如玳瑁。
春色:春天的景色,这里指生机勃勃的绿色。
琉璃:一种光滑透明的材料,常用来比喻清澈的水。
漾:荡漾,轻轻波动。
跂石:站在石头上。
聊:姑且,暂时。
长啸:大声呼啸,表达情感。
攀松:攀爬松树。
乍:时而,偶尔。
短歌:简短的歌曲或吟诵。
除非:只有。
物外者: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
谁就此经过:谁能经由这样超凡脱俗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晴朗早晨的景象,诗人在这样宜人的时光里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还特别留意到那些常被忽视的小花小草——薜萝。这样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知,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独享清福的生活态度。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渲染。这里的“玳瑁”和“琉璃”都是珍贵的玉石,用以形容春天的颜色和水波,不仅突出了春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美丽,更通过宝石的光泽与坚硬,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两句,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尽情放松,释放自己的心情。跂石,即踏足于岩石之上,高声长啸,是一种释放自我、与自然合一的行为;攀松而歌,更是在山间林中随意吟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自由。

最后两句"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则是诗人对这份美好独享之情的强调。这里的“物外者”指的是超脱于世俗纷争之外的人,只有达到这样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理解并珍惜这样一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这也是一种警醒,他人难以体会,更不用说是随意经过,因为这份感受和体验需要特定的心境去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独享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保持内心平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3)

上官婉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六)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七)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

唯馀兰桂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八)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祗为赏幽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