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桐叔归石岳

岳势雄诸郡,奇踪閟二樵。

瀑从天属地,潭跨石为桥。

俗朴无今古,厓高失暮朝。

拟同吾子去,深处托鹪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岳的壮丽景色与淳朴民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联“岳势雄诸郡,奇踪閟二樵”以“雄”字形容石岳之气势磅礴,超越其他郡县,而“閟”字则暗示着石岳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奇特景观,仿佛只有两位樵夫才能发现其秘密。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石岳的独特魅力。

颔联“瀑从天属地,潭跨石为桥”进一步描绘了石岳的自然风光。瀑布从天而降,连接天地,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而深潭则跨越巨石,形成天然的桥梁,既展示了水的柔美,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俗朴无今古,厓高失暮朝”则转向对石岳当地居民生活的描写。这里的“俗朴”不仅指民风的淳朴,也暗含时间流逝的意味,“无今古”意味着这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不受时间和历史变迁的影响,保持着原始的纯粹。而“厓高失暮朝”则通过描述山崖的高度,暗示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尾联“拟同吾子去,深处托鹪鹩”表达了诗人对石岳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石岳深处,寄居于鹪鹩(一种小鸟)之间,过上与世隔绝、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石岳壮丽景色和淳朴民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题四皓图二首(其一)

万峰青处不飞尘,三秀林中日日春。

四老共成诗十句,未知谁是首倡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四皓图二首(其二)

青宫安后汉几危,事在高人合早知。

闻说留侯多秘计,当时别有四须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徐虹亭看奕图

大地一楸枰,日月黑白子。

借问看奕人,置身局表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中元前后约过徐虹亭寓斋夜话连阻暴雨比晴则无月矣夜坐赋柬

咫尺相期话月明,几宵频负寺钟鸣。

雷驱星汉迷天路,雨走江湖满郡城。

暑气暗销三伏候,豪吟长和五更声。

晴来已是银蟾缺,击柝重门不易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