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宫教

尧亲其亲,教官得人。所性忠厚,貌纯气真。

学为耕稼,经为本根。实之为行,贲之为文。

辞令出口,法度在身。大学小学,其谁弗循。

循之维何,维义是适。不骄不肆,无邪无僻。

大者敬义,如汉元王。小者乐善,如汉王苍。

乐善敬义,何有不臧。保躬无悔,受福无疆。

无疆之福,维顺维忠。维忠维顺,维师之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的品德培养。开篇即以“尧亲其亲,教官得人”点明教育的源头与理想状态,强调了正确的引导和选择教育官员的重要性。接着,“所性忠厚,貌纯气真”,强调了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忠诚、朴实、真诚的品质。

“学为耕稼,经为本根”,指出学习如同农耕,根基稳固,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实之为行,贲之为文”,说明实践是行动的基础,而文学则是表达的工具,两者相辅相成。

“辞令出口,法度在身”,表达了良好的言谈举止与内在的法度规范相统一,体现了个人修养的高深。“大学小学,其谁弗循”,强调了无论是在高等学府还是基础教育中,遵循正确教育之道的人不会少。

“循之维何,维义是适”,指出遵循教育之道的关键在于顺应正义。“不骄不肆,无邪无僻”,强调了学生应保持谦逊,避免偏激,追求正直。

“大者敬义,如汉元王。小者乐善,如汉王苍”,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应该尊敬正义,乐于行善。“乐善敬义,何有不臧”,进一步强调了乐善好施、尊重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保躬无悔,受福无疆。无疆之福,维顺维忠。维忠维顺,维师之功”,总结了保持自身正直,接受无尽的福祉,这种福祉来源于顺从与忠诚,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老师的教导。整首诗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与对品德培养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教育颂歌。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代诸生送蒋守(其一)

明明楚侯,为国之光。王明是选,王命是将。

皇皇者华,六辔如濡。辔且如濡,其德可孚。

其孚维何,洁不可污。皇皇者华,六辔沃若。

辔且沃若,其德可度。其度维何,清不可浊。

洁也不污,清也不浊。德则不渝,泽则不涸。

民则宜之,民则乐之,神亦作之。

形式: 四言诗

代诸生送蒋守(其二)

长淮之南,楚为最剧。守者为谁,以才以德。

守既视事,未逾厥月。吏则胥畏,民则胥悦。

物来必应,事至立决。守之动静,皆有法度。

不苟不简,不暴不怒。处烦以敏,辅严以恕。

庭无滞讼,狱无冤囚。民无愁叹,俗有歌讴。

古之三府,谣言奏事。今岂不然,兼采公议。

付之使节,是以用之。付之远俗,是以重之。

其俗既平,其刑既清。章德表功,来朝两宫。

两宫圣明,柱上记名。

形式: 四言诗

送山阳太守李公

维淮东南,孰为州最。曰李大夫,实劳于外。

公虽老矣,方壮方刚。处剧而静,不烦以详。

大率郡县,事如草芒。而况楚州,车轮中央。

侯繇其冲,客出四旁。北迎大车,南乱巨航。

公移私讯,骈檄交章。大夫酬应,谈笑以将。

大夫甚健,日力有馀。事至立决,罪无囚拘。

教以好语,完其体肤。据案而坐,处之须臾。

吏休两廊,庭中空虚。所以楚人,爱公之敏。

挥刀截绳,弯弓射隼。敏所以辅,其本则明。

穷奸破伪,窥心见情。譬如工师,譬如良匠。

手无所设,目无所妄。物随以就,法随以施。

大寻小尺,方矩圆规。嗟民虽愚,所以有几。

曰敏曰明,曰公有体。曰不生事,曰不悖理。

不阿不随,不激不诡。民以是悦,众以是和。

何以送之,其可弗歌。在昔奏事,实采谣言。

凡我乡党,宜歌斯篇。

形式: 四言诗

送江倅

昔之别驾,则有王祥。其民歌之,海隅称焉。

今亦有人,能绍厥后。民之悦之,称不容口。

庶民所见,乃其皮肤。见察情伪,见敏簿书。

见法平恕,见狱空虚。事见无留,才见有馀。

己不敢肆,人安厥居。其所见者,止于君子。

良士大夫,谓其所性。得之刚毅,所以能断。

所以无蔽,所以敢为,所以勇义。

决遣簿书,是其馀事。汉之朱博,赵张龚尹。

抚恤大众,何独古人。王祥虽贤,失在宝刀。

正而平者,心则不摇。人或赠之,则弗受之。

借曰受之,何佩有之。

弗佩曰正,曰平维平,宜于朝廷。

用之一方,一方之纲。在我者正,是谓为政。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