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出郊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

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

携刀割肉馀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

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社时节,诗人出郊所见所感。首句“千寻古栎笑声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棵高大的古树,其枝叶茂盛,仿佛在笑声中与人交流,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接着,“此日春风属社公”一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春风吹拂,正是春社的日子,社公是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体现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花儿盛开,压低了帽子,诗人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象,心情愉悦;而“酒治聋”,则是一种借酒浇愁的比喻,这里却是以饮酒来排遣烦恼,享受生活,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携刀割肉馀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社活动中人们的生活场景。携刀割肉,是春社时常见的习俗,象征着分享和团结;卜瓦传神,则是通过占卜预测未来,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俚俗同,表明这种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最后,“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两句,诗人听说桃李已经栽种在小径两旁,当春风吹过,桃李花开,溪水对岸,红花绿叶相映成趣,景色宜人。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寓意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社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的民俗风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23)

李公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醒心亭

为爱昌黎湖上句,醉来直上醒心亭。

烦酲不待山风解,卧读残碑已自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怀嵩楼

当年谩作嵩山想,末路难回瘴海身。

斜日西风总如昨,风流只欠倚栏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师埪寺留题

尘中总总谁青眼,黄发苍颜世情短。

坐看前溪一片云,安得相从任舒卷。

浩歌聊咏北山薇,不有归心真自欺。

欲借养和延昼梦,数声啼鸟日平西。

形式: 古风

刘阮洞

流传晨肇隐无踪,搜发仙源属郑公。

百尺灵泉清澈底,千寻苍玉势凌空。

飘香故迹人虽到,采药巅崖路不通。

二女深沉断消息,桃花依旧笑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