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酬

林扉厌听雨声频,为惜春风只九旬。

裛扑山花将放杏,侵寻岁月已过人。

何时好去游南涧,每夜空来望北辰。

愁坐更无车马客,独怜诗笔谩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厌倦了频繁的雨声敲打在林间的门扉,只为珍惜这春天仅剩的九十天。
花瓣被雨打湿,即将绽放的杏花在山间摇曳,时光悄然流逝,人已老去。
不知何时能去游览那南边的溪涧,每夜独自仰望北方的星辰。
愁闷地坐着,再无访客车马,只有诗笔陪伴,倍感孤独。

注释

林扉:林中的门。
频:频繁。
惜:珍惜。
春:春天。
旬:十天为一旬,此处指春天剩余的时间。
裛扑:湿润、打湿。
山花:山野间的花朵。
杏:杏花。
侵寻:逐渐逼近,暗示时间流逝。
何时:何时能。
南涧:南方的溪涧。
北辰:北方的星辰,代指远方或理想。
愁坐:愁苦地坐着。
车马客:来访的客人。
谩相亲:徒然亲近,表示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蟠的作品,次韵和酬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的情感。首句“林扉厌听雨声频”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烦躁的心境,春日里细雨如丝,不断地敲打着窗棂,让人感到心神不宁。紧接着,“为惜春风只九旬”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珍惜之情。这里“九旬”指的是古代以六十天为一个季节,故春天只有九十天,显得格外短暂。

第三句“裛扑山花将放杏”写出了春天景象,山花即将盛开,而“侵寻岁月已过人”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追寻。这里“侵寻”意味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滑去。

“何时好去游南涧,每夜空来望北辰”两句,诗人表达了想远行旅游以排遣愁绪之心,同时也流露出对遥远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南涧”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而“北辰”则象征着方向和希望。

末两句“愁坐更无车马客,独怜诗笔谩相亲”则展示了诗人在寂寞中以书信(或诗词)来维系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这里的“愁坐”表明诗人心境烦闷,而“车马客”一去不返,增添了孤独和怀念。最后,“独怜诗笔谩相亲”则是诗人在无尽的寂寞中,只能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远方的朋友保持精神上的亲密。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125)

杨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酬

涧南一啸清风发,林下重来白日长。

云远石深连鹫岭,水寒沙浅似鱼梁。

漫因野老询前事,閒伴幽人撷众芳。

更欲穷源情未已,知君嗔我索归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奉和

闻说西庵好,藤州恐不归。

延年松可食,避世草堪衣。

山坞雪应滚,林端梅亦稀。

犹怜二禅老,佳句及城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奉酬

几夕论诗坐石窗,怜君百首妙无双。

句牵野兴侵孤月,恼乱词源涌大江。

数纸忽然来竺岭,千年犹可照吴邦。

相思未免还相挑,莫竖旗幡却诈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奉酬

腊后东风扫翠微,同看芳柳破春机。

三宵听水都无梦,四日登山未肯归。

野老止凭云送客,家人应笑雨沾衣。

君诗兼简佳公子,只恐囊倾一夜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