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三)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气息与非常相契合,寻常人怎会理解。
必须深入探究到极致,这才算是出家人。
鸟雀叼着红色的谷粒,邻居僧人背对着古老的石碑。
或许只有像王羲之和谢安那样的人物,才会时常期待沃洲的相聚。

注释

非常:指超凡脱俗的境界。
穷到底:深入研究,直至彻底了解。
出家儿:指佛教僧侣。
阁雀:指小鸟。
红粟:红色的谷粒,可能指小米。
邻僧:隔壁的僧人。
古碑:古代的石碑,可能含有历史或佛法的内容。
王与谢:王羲之和谢安,均为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出家人生态度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佛法修行的执着信念。"气与非常合"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常人格格不入的高远境界,而"直须穷到底"则是出家人的决心,一往无前地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阁雀衔红粟"和"邻僧背古碑"两句生动描绘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古色古香,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出家人的日常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祗应王与谢"一句中,"祗"字可能是"唯"或"独"之误,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独自在思考着过去的一些人物,如王谢等,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寂感。

最后一句"时有沃州期"则透露出诗人的某种期待,或许是对未来某个时刻或地点的向往,这里的"沃州"可能是一处具体的地名,也可能只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理想之地。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蕴含深邃,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与出世间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送夏郢归钱塘

归客指吴国,风帆几日程。

新诗陶雪字,玄发有霜茎。

微月生沧海,残涛傍石城。

从兹江岛意,应续子陵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一)

为郎须塞诏,当路亦驱驱。

贵不因人得,清还似句无。

烧烟连野白,山药拶阶枯。

想得徵黄诏,如今已在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二)

务简趣难陪,清吟共绿苔。

叶和秋蚁落,僧带野香来。

留客朝尝酒,忧民夜画灰。

终期冒风雪,江上见宗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寄栖一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

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卷句冰团大,炉烟枥橛粗。

劝君君记取,不用更他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