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一)

为郎须塞诏,当路亦驱驱。

贵不因人得,清还似句无。

烧烟连野白,山药拶阶枯。

想得徵黄诏,如今已在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为了郎君需完成使命,当权者也在忙碌奔波。
显赫的地位并非因人而得,清廉如同诗句中所描绘般纯粹。
炊烟袅袅升腾,野外一片洁白,山药在台阶上显得干枯。
想必征召的黄纸文书已经发出,他现在可能在路上了。

注释

为郎:指代郎君,古代官职名。
塞诏:指完成朝廷的命令或使命。
当路:当权者,指地位重要的人物。
驱驱:忙碌奔波的样子。
贵:显赫的地位。
因人:因为他人。
清:清廉。
句无:如诗句中所描述的那样。
烧烟:炊烟。
野白:野外一片洁白。
山药:一种植物,可能指药材。
拶阶枯:在台阶上显得干枯。
徵黄诏:征召的黄纸文书,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
在途:在路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行将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清贫生活的豁达与期待。开篇“为郎须塞诏,当路亦驱驱”两句,通过官员收拾诏书、在途中被催促的场景,展示了紧迫的离别氛围和官员的忙碌状态。

接着,“贵不因人得,清还似句无”一句,以“贵”与“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清贫生活的预期和接受。这里的“清”,暗指的是清贫的生活,而“贵”则是官职带来的荣华。

“烧烟连野白,山药拶阶枯”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秋天的萧瑟气氛。烧烟可能来源于农家秋收后的田间余草焚烧,而“山药拶阶枯”则是对秋季树木枝叶干枯的形象描述,这些景物都透露出一种凄凉与冷清。

末尾,“想得徵黄诏,如今已在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荣耀的回忆,以及眼前即将踏上的旅程。这里的“徵黄诏”,可能指的是过去官职生涯中接到的诏书,而“如今已在途”,则是对未来道路的肯定与期待,尽管前路未卜,但诗人已经心向往之。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清贫生活所持有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二)

务简趣难陪,清吟共绿苔。

叶和秋蚁落,僧带野香来。

留客朝尝酒,忧民夜画灰。

终期冒风雪,江上见宗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寄栖一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

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卷句冰团大,炉烟枥橛粗。

劝君君记取,不用更他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晚泊石头驿有寄

萧索漳江北,何人慰寂寥。

北风人独立,南国信空遥。

烧坞新云白,渔家众木凋。

所思不可见,行雁在青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晚野步

藤屦兼闽竹,吟行一水傍。

树凉蝉不少,溪断路多荒。

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

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苍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