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

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

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

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

蘸语夜潮,回烛风廊,凌波步。霓裳新按云韶部。

便不是、常年宫谱。会看声动枢南,唤雷启户。

形式:

鉴赏

这首《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珠院中的一场音乐会,词人与朋友们在晨曦微露时分欣赏着美妙的音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汉苑中的洞箫声和流莺的鸣叫交织,如同东风拂过,带来生机。他们欢聚一堂,品酒赏梅,时光仿佛被精心裁剪,如彩花般绚丽。

词人强调不要辜负这美好的春光,尤其是那双鬟女子的回首一笑,如娇艳的红雾,令人难忘。夜晚,潮水轻拍,烛光摇曳,女子踏着月色而来,如同凌波仙子。接着,他们演奏起霓裳羽衣曲,新颖而不同寻常,超越了常规的宫廷乐谱。词的结尾预示着音乐的魅力将震动京城,唤起雷鸣,打开新的篇章。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音乐的动人之处,展现了词人与友人共享春日欢乐的场景,以及对艺术创新的期待。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渡江云.闭门春尽,兀坐成吟

钩帘喧暝燕,絮风正急,忍问抱愁归。

绣尘摇梦短,几处垂杨,水曲暗鹃啼。

闲心漫理,怕尚有、一点芳菲。

刚凭得、绝尘书幌,绕树绿成围。凄迷。

单杯婪尾,小字蛮笺,更安排何计。

空怨他、高楼银烛,催送斜晖。

今宵泪到云屏隙,只断钟、疏鼓休提。

人静后,和春泥语低低。

形式:

莺啼序

歌纨恨轻易染,叹清尊未洗。

醉魂醒、吹入江风,洞箫凝望云际。

镜华润、流尘暗涩,惊鸾冉冉仙衣委。

想霓裳天上,如今散落人世。

往日旗亭,载酒俊侣,为深情惯系。

第一是、愁极桓伊,曲中抛尽铅泪。

睨崦嵫、香兰赋笔,伴樱唱、春娇红蕊。

向良宵,烛底牵萦,梦云奇丽。

芳韶草绿,素约茸红,燕识旧游里。

凭细语、南陌灯倦,夜雨人去,属引邻墙,笛声凄异。

西风又怨,离鸿分后,黄垆陈迹山河感。

对茫茫、满眼浮生事。

当时记得,无端艳冶销磨,岁华暖回怨绮。

闲情颣璧,绮语泥犁,道忏除尚未。

漫几度、莺边花外,泥写无题,锦段须酬,玉珰谁寄。

真知者少,相怜何计。

双烟炉倚桐爨冷,更同心、松柏休轻比。

江湖纵有扁舟,似此星辰,故乡信美。

形式:

绕佛阁.荔湾追凉,经黄诏平别业,感念往年觞咏之盛,怅然回棹。次美成韵

镜空翳奁。蘋外鹭立,微照溪馆。灯梦摇短。

暮凉晕入疏花透窗幔。到门涨满。

应恨未解,人事廊远。兰棹柔婉。

坐看浩渺沧波泛颓岸。

旧侣怅离索,静掩书帷添日线。

谁耐荡愁西风吹酒面。听暮笛沉沉,银漏催箭。

有情才见。记泪蜡纵横,诗思零乱。

水天宽、闹红仍展。

形式:

减字木兰花.七月七日,六禾约祀周稚圭,未能也。夜阑对烛,感念生才,率拈短韵

南唐丽句。无限江山随北去。汴水千年。

消得词流一辈贤。针楼彩月。诞降官家那复说。

仙籁分他。天上今传陌上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