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吟

拂衣多谢道旁尘,笠杖随身悟夙因。

浊世何曾有高士,好山犹肯待归人。

诗书是幻须能读,钟鼓无灵莫认真。

落落乾坤随具眼,此行翻喜见闻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还山吟》由明代诗人屈士煌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自然、读书与信仰、行旅与发现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句“拂衣多谢道旁尘”,诗人以轻盈的动作拂去身上的尘埃,象征着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着,“笠杖随身悟夙因”,手持斗笠与手杖,随身携带,不仅为行旅提供便利,更寓意着在行走中领悟前生的因果,暗示着人生的经历与选择皆有其必然性。

“浊世何曾有高士,好山犹肯待归人”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质疑,指出在污浊的世间,真正的高洁之士难寻,但美好的山川却依然等待着归来的旅人,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诗书是幻须能读,钟鼓无灵莫认真”揭示了对知识与信仰的辩证看法。诗书虽为智慧的载体,但并非万能,需谨慎阅读;钟鼓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其本身并无灵性,不应盲目崇拜。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与信仰的理性态度,强调了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落落乾坤随具眼,此行翻喜见闻新”最后两句,诗人以开阔的胸怀和敏锐的洞察力,面对广阔的世界,无论是已知还是未知,都充满了好奇与喜悦。这不仅是对旅行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探索的肯定,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未知,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

整体而言,《还山吟》不仅是一首描绘还山旅途的诗歌,更是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知识、信仰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由、真理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洪水部

却马岩居老省郎,旧游曾忆共明光。

十年鹭羽差池别,一代鸿篇郑重藏。

往事龙蛇歌转咽,故人云水兴偏长。

青尊祇合频频对,短鬓相逢渐有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归自滇中呈故园同社

乾坤谁遣又生存,禹鼎销沈日月昏。

乌鸟岂知还故苑,芳兰今始避当门。

浮生孟浪终惭道,未死颠连恐负恩。

乱后故人相念否,高歌谁为作招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铁庵北上

绛侯能武陆公文,岭外才名孰与君。

四海今看鸿鹄羽,廿年曾共鹿麋群。

剑花拂向关门雪,囊草题将日下云。

此际歌骊何所赠,楚臣芳杜满江滨。

形式: 七言律诗

寿在犙和尚

东土传衣旧,南宗衍派长。

曹溪分滴乳,祇树散幽芳。

五岭空王国,千秋选佛场。

马驹方远踏,鹙子知高飏。

月指初融相,灯传不露光。

鼎湖擎玉柱,瑞塔竖金梁。

密谛翻圆藏,全机示宝航。

挈衣珠在掌,开匣剑生铓。

兴任麻鞋费,参尝劲弩张。

天童酥合酪,玄水雪加霜。

坐破瀛山桶,掀翻觉浪床。

象林狮一吼,炎峤凤还翔。

芥子须弥纳,针锋梵刹藏。

炉锤承大冶,澡灌藉神浆。

宝掌逢初度,宗风正远扬。

雨花疑献供,摛管代飞觞。

海岳同声气,人天总吉祥。

僧袛弹指事,应笑赵州忙。

形式: 排律 押[阳]韵